我們說到《普賢行願品》第三大願:廣修供養。

在經典當中我們就能看出,學佛的人並不是只有誦經念佛拜佛就可以了。最主要是我們一個人無法獨立生存,最基本的就是必須有父母生我們養我們,還有師長善知識增加我們的知識,增加我們的智慧。除了士農工商,種田的、經商的、做工的,所有的眾生都是對我們有恩德。

 

所以,人家如果問我們說佛教是什麼主義,簡單講就是報恩的主義。報恩,報眾生恩。來到這個世間,我們就是生生世世欠眾生的恩情太多了。所以可以講說我們佛教是一個報恩的主義,要來報答眾生。我們學佛,除了誦經拜佛念佛以外,在日常中我們對人、對任何的眾生,要以慈悲的心來關懷他們。你看我們所讀的經文: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那都是離不開眾生。

 

也就是說,眾生是幫助我們成道的增上緣,眾生是最好的教授,有時候他用很兇的面相給我們考試,有時候又用很溫和的態度來對我們,不管是善是惡,無非就是要讓我們早日成就佛道。所以學佛的人就是以佛的知見來看待一切眾生,那麼就是我們道業成就的基本修養。

 

在《大智度論》裡面有三句話很好,說「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大悲為上首,無所得為方便」,這三句話是我們佛學三要。一切智智相應作意,也就是說發菩提心。一切智,是佛的智慧,有時候寫「一切智智」。我們學佛就是要求佛的智慧,就像佛的智慧──了達身心世界的真相、瞭解眾生的心性根機、了達一切佛理這種智慧。

 

也就是說,我們要時時刻刻要記得我們是發菩提心、要成佛的人,我們不去跟人計較世間的利益,時時刻刻我們要計較的是什麼?計較我們的煩惱是否愈來愈少,智慧是否愈來愈增加。時時刻刻不能忘記我們是學佛的人,我們是念佛的人,我們是要成佛的人,你有這種心,那麼就是「不離菩提心供養」。

 

這七種供養當中,最後就是「不離菩提心供養」。前面第六個「不捨菩薩業供養」,就是《大智度論》所說的「大悲為上首」。我們發菩提心,並不是說我發菩提心、我要成佛、我要見佛,空思夢想這樣就能成佛,不是的,是要具足事實利益眾生。所以說大悲為上首,就是我們有慈悲憐憫的心來對待眾生,那就是不捨菩薩業。什麼是菩薩業呢?比如說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萬行就是菩薩業。

所以說,我們修行都是跟眾生接觸,我們用什麼樣的態度來面對眾生,不是說離開眾生我們能夠成佛;不是獨自一人在深山,坐在那裡,忽然間就開悟成佛,不是這樣的。必須要在士農工商,我們日日接觸的眾生當中,我們用什麼樣的知見去面對眾生,使眾生離苦得樂,使我們的智慧增長,使我們的煩惱愈來愈減少,學佛的人是在這當中消我們的業障。

 

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這七種供養要背起來。如果你謹記在心,你學道就知道如何修了。你在家有父母有妻子有子女,你不要說這是來討債、這是來折磨的,不能這麼想。你要想說這是最好的教授,那是「哈佛」大學的教授。

 

為什麼叫哈佛?我們都念「哈佛」,你們也念哈佛,慧日法師、慧暘法師都念哈佛。為什麼?現在社會上很多人哈日、哈韓,我們是哈佛的。

 

有一個哈韓的信徒,那不是我的歸依弟子,我不認識。他哥哥來獅頭山,他說:「師父!我本來要跟你出家,可是我家中有中風父親需要照顧。」我問:「你有沒有其他的兄弟姊妹?」他說:「有。我的姐姐離婚了,離了婚之後跑到韓國,買韓國服裝穿,學韓國話。就迷上電影明星,先生也不要,小孩也不要,一個人跑到韓國去去追電影明星。」

 

你看瘋不瘋狂!發瘋了,那就是哈韓的。我們學佛的能這樣嗎?不能這樣。我們雖然說信佛,你不能說整天來佛堂。上次有一位信徒就是如此,他先生跟我埋怨:「師父!我歸依以後,我老婆也來歸依,一天到晚說她要去寺廟誦經拜佛,不煮飯也不洗衣,家裡面亂七八糟。」這樣對嗎?不對。我們家裡面種種家庭的細節,那都是我們的功課。

 

學佛的人不是只有誦經拜佛念佛而已,你也是要認真賺錢、認真照顧家庭,地板擦乾淨、衣服洗乾淨,種種一切都是我們的功課。我們的功課不是就念一句阿彌陀佛就好。家庭要處理圓滿,身體要照顧好。最好的藥坊就是在廚房,知道嗎?所以家庭主婦要怎麼煮讓家人健康,這個很重要。

 

你不能說我煮飯,我都是被冤親債主來討債,煮一天還一天;你不能這麼想。你要想說你太太、你先生、你公公、你婆婆、你兒子都是未來的佛,我現在煮好吃又有營養來供養這未來佛,他們快成道來度我。這樣我才會發一張哈佛畢業證書給你。你不能說我念哈佛,我一天到晚念阿彌陀佛就好,其他什麼都不必做了。阿彌陀佛有替你賺錢嗎?阿彌陀佛能幫你掃地嗎?阿彌陀佛會幫你洗衣服嗎?不能這麼想。

 

所以七種供養當中的「捨菩薩業供養」,什麼菩薩業呢?就是利益眾生的,所有一切利益眾生的事我們去做。不去怨我怎麼那麼歹運、貧窮,我做得那麼辛苦,「做到流汗,別人嫌到流涎」;不能那麼想,那是世俗的知見。以佛的知見來說,我們能做,能利益眾生,是很快樂。

 

現在我要給你們考試。你們讀哈佛的,現在是隨堂考試。請問什麼叫做老人?老人就是躺在病床,不能工作,需要人餵養,那叫做老人。什麼叫做年輕人?我們大家都是年輕人,能做能吃、能念佛能拜佛能誦經,這就是年輕人。師父我七十幾歲了,我是年輕人還是老人?年輕人喔,我能吃能做。你們也能做能吃。最怕的就是不能做不能吃,連走路都沒辦法,那就慘了。

 

所以,一個人能做就是幸福。你能工作,雙手雙腳能動能工作,就是幸福。我看很多的老菩薩撿樹葉、掃地、打掃、倒垃圾,讓道場清淨莊嚴,看了就很感動。有些老菩薩手腳不是很方便,也是這裡做那裡做,實在是很感動。所以能做就是年輕。不能做,躺在床上,一歲二歲到二百歲,躺在床上,那叫做老人。我們大家要很歡喜,能做能吃就是幸福、幸運。

 

學佛離不開眾生,與眾生接觸的時候,要怎麼用歡喜心、利益的心、攝受的心,來供養眾生。比如這個人來我們這裡,我們面帶笑容歡迎你來,那就是廣度眾生。一個人如果很冷漠,看到人眼睛就看天上,好像不認識,那就不是學佛,那是沒有讀哈佛的,讀哈佛就不是如此。對人要親切有禮貌,莊嚴,不會輕舉妄動,這樣就是念哈佛的。

 

剛才說到《大智度論》當中所寫的「一切智智相應作意,大悲為上首」,最後一句最要緊:「無所得為方便」。那就是說我們修行,對人家好,利益眾生,工作我們做,但是別人嫌我們,我們也是笑笑的,不會起煩惱。不會抱怨我做得那麼辛苦,人家還嫌不好。你看廚房的人很辛苦,還有人嫌不好吃。不能一被人家嫌,就不來了。

 

以前我們那個道場也是這樣,信徒不能嫌他,說一兩句話,那義工就生氣不煮了。他說:「師父!我不煮了。我煮得很辛苦,人家卻嫌我太辣、沒熟、太鹹、不夠鹹,嫌一大堆的。」我說:「這樣的話,哈佛大學的證書不發給你了。」他聽不懂。

 

所以,佛法離不開眾生,在眾生中學習。古時候的祖師怎麼說呢?「將心境, 以境驗心;隨緣作主,立處皆真」。將心看世界、看眾生、看事情之後,以境驗心,以人事物來檢討我們的心,檢驗我們的心是起貪念、是起瞋恨心、或是起無明心。 「隨緣作主,立處皆真」,意思就是說在任何場所,二十四小時除了睡覺以外,隨緣作主,在心與境接觸的當下,你能夠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能夠作主,不會產生貪愛瞋恨無明,這樣的話當下就是修道,立處皆真。

 

學佛有靜修與動修,靜修就是一個人打坐念佛誦經參禪,這是靜修。動修就是行住坐臥,與人接觸、遇到事情,我們是不是歡喜心、平等心、智慧心來處理。所以這就是這部經很重要的部份,因為我們與眾生一天到晚都在接觸。

 

有一次信徒載我,有一個人騎摩托車忽然撞過來,這個開車的人他是開計程車的,心情很差,罵得很難聽,什麼祖先等等的都罵出口了。我說:「你不要這麼生氣,我坐的人都無所謂了,你怎這麼生氣?」他說:「他騎車不照規矩,衝到前面來。」我說:「沒關係,原諒他的無知。可能他老婆快生了,他有緊急的事情,他在趕時間。這麼想就好了,你不要想那麼多。你氣得要命,就是傷害自己。你氣成這樣子,你看你高血壓糖尿病就是這樣來的。」

 

學佛的人要記得一句話:不要傷害自己。你常常在發脾氣,就是在傷害自己,就是把別人的不對拿來懲罰自己。別人的過錯那是他的事情,我們原諒他寬諒他,他智慧不足。我們不能夠因為別人的過錯而生氣,我們生氣,傷害的都是自己。你常常生氣,高血壓心臟病一定會隨之而來,會帶來身體的疾病。所以不要把別人的錯誤拿來懲罰自己、來傷害自己。

 

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這就是指前面我們用花、用衣服、用音樂、用種種香、燈供養,燈有多大呢?就像大海水那麼多的油,燈芯就像須彌山那麼大,將這麼多的供養,跟什麼比起來呢?跟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跟這七種供養比起來,前面我們所說的用那麼多香花果來供養,它的功德不如這七種供養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這就是讓我們瞭解,一般都是買一些水果、餅乾去拜拜這樣子供養,其實這個地方說最要緊的供養是什麼呢?供養一切眾生。所以我們在吃飯的時候念「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一切眾生」,有那個道理。學佛的人心心念念都是念眾生,念眾生苦。你常常念我,我相,越修我相越來越大。你念眾生苦的時候,大悲心就生出來了。所以說,觀眾生苦,生大悲心。

 

我們也可以進一步的,我們也是眾生。我們和眾生有什麼苦?最難治療的就是生老病死。所以才需要有七天來好好的念佛,萬緣放下,念阿彌陀佛。平常我們都為父母妻子、公公婆婆、孩子而忙,利用這七天的時間,有法師領導我們念佛,讓我們的信心能夠堅定,這七天是為我們自己努力。這樣子還不夠,你如果在念佛在拜佛,就要觀想累生累劫的父母、冤親債主跟著我念佛,我所念佛的功德回向給所有的冤親債主,大家都能夠生西方,免除生老病死。你的心有多大,福就有多大。心量越大,福報越大。所以我們不要以為我們是一個人來到慈善寺念佛,不能這麼想;你要想說我帶了冤親債主、累生累世的父母、歷代宗親一起來這裡念佛,這是要注意的地方。

 

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修行出生諸佛故。

 

七種供養當中,就是如說修行──如佛陀所說的法這樣去修持,才是真正的供養。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佛是以法來修持而開悟的;僧呢,三寶當中的僧是聽佛的法這麼好而出家的;所以三寶當中是以法為中心。佛是悟了法而成佛的,佛弟子是聽到佛的法感動而修持的,法是一切三寶的中心。所以如來是尊重法,我們能夠如說修行的話,自然能夠成佛。

 

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就是廣修供養這個修持,要修持到什麼時候才不必再修?虛空沒了,眾生沒了,眾生的業也沒了,眾生的煩惱也沒了,我們就不必再供養,就不必再修廣修供養這個法門了。其實虛空能盡嗎?煩惱能盡嗎?眾生也無法盡,所以我此供養亦無有盡。

 

最要緊的就是這句話「念念相續,無有間斷」。七天的念佛,有的人來一天,第二天就不想念了。這麼麻煩,坐在大殿念佛,他退心了,間斷了。或是早上念完,下午去睡覺,明天再來念,都是這樣間斷。

 

我們一直都修不成,就是什麼原因?我說就像在高速公路上開車,開著開著,看到風景不錯,就從交流道下來,玩到忘記了,才想到說我原是要去台北,怎麼會在這裡休息,想到了才又開車。開著開著,又下了一個交流道,覺得這裡很熱鬧。這樣永遠到不了台北。你不要去注意旁邊有風景多漂亮,就一直開車要去台北,很快就到台北了,因為中途沒停下來。高速公路就是好在這裡,你只要不停車,很快就能到達目的地。你如果這裡停那裡停,停了二三天才想到,那不知何時才能到台北。

 

所以這經文裡面,我覺得這句話最要緊:「念念相續,無有間斷」。念阿彌陀佛也是一樣,你來到寺廟念阿彌陀佛,回家後就忘了。我覺得念佛最好的地方是在哪裡?在飛機上。搭飛機的時候,從台灣出發到日本,日本到美國,美國到巴西,巴西到阿根廷,從台灣出發,經過三十三小時才能到達阿根廷。我覺得在飛機上念佛最好,因為飛機什麼時候會摔下來我們不知道,所以在飛機上就一直念阿彌陀佛。

 

這樣還不打緊,飛機在飛的時候轟隆轟隆響,那個轟隆隆的聲音我就把它想成飛機也會念佛,結果整架飛機裡面都是阿彌陀佛的聲音,整架飛機裡面二三百人都跟著我念阿彌陀佛;我都是這麼想。你不要想說他們在說閒話、在打攪我,你這麼想就錯了。你把他們想成他們都在念佛,外國人跟我們念佛的聲音不一樣,我們不要去分別他們在說什麼。

 

我念佛念得最得意的地方是在火車上。我不會開車,我也不敢開車,我坐車的時候就念阿彌陀佛,我覺得整台車都在念阿彌陀佛。

 

所以,念佛並不是你很閒、在佛堂才有辦法念佛,不是。會念佛的人,你洗衣煮飯,甚至上廁所,都可以()念佛。你在上廁所的時候,你要發願說「以此大小便的功德,使我身心清淨,能夠往生西方」,不用嘴巴念,要用心念。你洗澡當中,你的佛號記得嗎?一邊洗澡可以一邊念佛,你要靠自己的功夫,洗澡當中阿彌陀佛還記得。吃飯的時候,一口接一口這麼咀嚼的時候,阿彌陀佛記得很清楚,功夫就是在這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