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戒:一切修學的基礎

 

我們講到要把心放在什麼地方?就是放在身口意五蘊身心當中,也就是身、口、意、佛、法、僧。

 

然後我們講到戒。一般有這種講法,持戒才能得到定,由定才能開發智慧,叫作戒定慧三無漏學。持戒是一切修學的基礎。

 

那我們來研究一個問題:持戒能生定、修定能開智慧,那我們很簡單,我們就持戒就好了。是這樣嗎?比如建房子,建第一層樓就會跑出第二層樓,有了第二層樓就有第三層,那我們就建第一層樓就好了;這樣對嗎?不對。應該說有了第一層的基礎,你還是要用功去建第二層樓;第二層建完了,才能建第三層。

 

所以我們講戒、定、慧,是說你受持戒,你修定才比較不會出問題。守戒是一切修行的基礎,而不是說你持戒你就會得定,不是這樣子的。因為你沒有持戒的話,你沒有辦法修定。你不持戒,你做壞事情,你傷害別人了,受良心責備,你會產生懊悔的心理;有懊悔的心理,你心就不能定。所以,是有持戒的基礎才能修定。

 

那麼有定的基礎,不一定會開智慧。你的定愈深愈深,深到空無邊、識無邊、無所有、非想非非想天,一入定是八萬劫四千大劫,那個定出來也是沒有用,還是沒有智慧。釋迦牟尼佛最先學外道那些定的時候,他就發現定愈深愈沒有智慧。所以定不是我們追求的理想,因為定還是離不開色受想行識,還是在五蘊當中,只是這個境界跟一般世俗的境界不太相同,所以你會充滿著想像,在定的當中感受到美妙,讓你深深的愛戀執著,不想出()來。

 

有時候出家人修定,他定功修得很好,但是他變得對世間事情毫不關心,因為他一入定就享受那種定境的快樂,我出家就是要得到這種快樂,所以他就不想做事。這也是一種障礙。

 

有了正定以後,還是要回到本來的路,什麼路?去觀察五蘊色受想行識,以及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因為我們生命時時刻刻離不開色聲香味觸法,離不開五蘊、六根。

 

‧粗摶食(段食)

 

為了滿足生理的需求、為了貪圖口腹之慾,所以我們有「粗摶食」。我們吃三餐飯,分段分段來吃,很粗糙的、看得到的,這叫粗摶食。

 

‧觸食

 

接著,我們為了滿足感官眼耳鼻舌身意的這種神經的發達,我們需要有色聲香味觸法種種境界的刺激。在我們內心裡面有一個渴望,渴望不斷的訊息被我們六根去接受,所以就有眼耳鼻舌身意感官上的需求;眼睛希望看電腦看電視,喜歡看這些花花綠綠的世界、山河大地;耳朵想去聽奇奇怪怪的東西;鼻子去聞什麼香味、味道。

 

像有些人去美國坐雲霄飛車,很刺激。不好意思,我也去坐過,好奇嘛。我到洛杉磯,一個師父說:「帶你去一個地方,是你沒有去過的。」我說好。就去好萊塢,裡面有雲霄飛車,一下上、一下下,速度很快,很刺激。

 

我們的感官有一種渴望、有一種愛著,希望種種的刺激。你沒有經驗過的,你越想去刺激;經驗過了,你又不想。就是說,我們有感官的渴望,就會去追求種種的刺激,來滿足心理上一種渴望。我們有了六根,就會有這些問題。

 

‧意思食

 

然後,產生了精神生活的滿足。五蘊裡面「受、想、行」是屬於精神生活的。感情的、情緒的、藝術的、文學的、知識的,這是屬於「意思食」,屬於精神生活。你一個人什麼事都不做,呆坐在那邊,你會覺得無聊。你去讀書、你去玩電腦…很多東西,你會覺得很有意思,所以你就沈迷當中;這是意思食。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精神生活,出家人也是一樣。出了家,如果你不在法上用功,你沒有得到法喜,那在寺廟裡面也沒有辦法看電視,也沒電視可看,也沒有什麼好玩的,也沒有好享受的。但是出家人有一種東西,叫作法喜,就是在法上用功,誦經拜佛唸佛研究,你不斷的去做,你得到法喜了。法喜得到以後,你會覺得出家很有意義,會覺得世間人怎麼一直在找尋刺激快樂,你會覺得很奇怪。世間人抽菸、喝酒、吃肉、種種的刺激,他覺得認為快樂,但出家人覺得那是世俗人的想法。

 

各位,你們都沒有抽煙,現在拿菸給各位抽,你會不會抽?不會。你覺得造成空氣污染,以後肺會得癌症,你當然不會去抽。

 

所以我們講到戒定慧,戒是一個基礎,世間為人處事的一個基楚,出家修道的一個基礎。

 

受戒是怎麼受?難道受戒就是修梵行嗎?受戒是怎麼樣才能受戒?譬如說五官正常,生理正常,心理正常,發增上心,發菩提心,來出家受戒,這個時候要經過合法的出家眾去檢驗瞭解,才給你受戒。經文這樣寫:

 

 

 

若戒是梵行者,為壇場是戒耶?問清淨是戒耶?教威儀是戒耶?三說羯磨是戒耶?和尚是戒耶?阿闍梨是戒耶?剃髮是戒耶?著袈裟衣是戒耶?乞食是戒耶?正命是戒耶?

 

 

 

這是觀察到我們修梵行、修持戒時,什麼是戒?怎麼去受戒?第一個要有壇場。有了戒壇,首先是和尚問你生理上是不是健全、你為什麼發心出家、你出家目的做什麼,問清淨了。你要出家,父母親准許嗎?如果有結婚的話,還要問說你的故二同意嗎?各位知道「故二」嗎?譬如說甲跟乙是夫妻,甲要出家,甲稱他的太太叫作故二,這是《阿含經》的名詞。如果太太要出家,也要問你的故二同意嗎。戒場會看看他有同意書,會蓋章同意你出家。

 

還問父母親同意嗎,問你有沒有欠債、你有沒有欠別人錢不還、你是不是為躲債來出家,有這種情形就不准出家。

 

還有,年齡不可超過六十歲,超過六十歲就不可以出家。台灣現在因年齡增長,到六十五歲還可以出家,通融了。

 

有些人說:我退休以後,我老了,我就到佛門,吃佛祖睡佛祖。我說那佛教變成養老院了。台灣佛教現在有這個現象,很多年紀大了來出家,造成佛門許多負擔,因為他在家養成很多習性很難改。所以年老出家,不容易有成就。如果是年輕的,二、三十歲下定決心出家的,那真的有大善根,很難得。在座的都是一流的,都是二、三十歲就出家,將來我們的擔子就交給這些年輕的,所以你們要好好護持這些年輕的出家師父。

 

出家動機問清楚了,你出家目的是為了弘法利生,為了延續佛陀的法身慧命,你有這個志向。你讀了哪些佛經,你講講看。戒師一聽,覺得可以,那你可以出家。這個叫作「問清淨」。問你有沒有欠債,問你有沒有感情的糾紛…都問清楚了,才可以出家。

 

「教威儀」:出了家,在戒場裡面會告訴你怎麼走路,行如風,立如松,坐如鐘,臥如弓。

 

行走的時候就看前面,不可以東看西看。坐下來的時候抬頭挺胸。一個人如果彎腰駝背的,好不好?不好。你彎腰駝背,肺被壓迫住了,氣勢就不好,容易生病。所以佛經裡面要求威儀。坐如鐘,坐下來就像鐘掛在那邊不動;立如松,站立的時候抬頭挺胸,腰背挺直。你看我們的出家師父們,個個都很莊嚴,他們很早就出家了,受過這個訓練。臥如弓,就是右脇而臥,身體像弓箭一樣弓著。這個是教威儀。

 

「三說羯磨是戒耶」:羯磨是一種儀式,問好多問題,你要回答。問三次,回答三次。

 

「和尚是戒耶?阿闍梨是戒耶」:受戒的時候,一定有一個得戒和尚。一個是教授阿闍梨,就是教你儀式、威儀。還有受戒阿闍梨(羯磨和尚),就是講一些受戒的意義,作為一個修道者應該瞭解的、應該研究的。

 

「剃髮是戒耶」:剃掉頭髮就代表是修梵行嗎?

 

「著袈裟衣是戒耶」:著袈裟,五衣、七衣、九衣、大衣,中國人還有主衣,紅色就是主衣,各有它的表示。講經說法大部分都是披九衣或二十五衣。

 

「乞食是戒耶」:古代的時候,出家人當時有沒有吃素?沒有喔,他是乞食。托缽三家,如果沒有人供養,那你今天就不要吃。不管有錢沒錢、富人窮人,你就是平等的去托缽。你不能專門去找有錢人托缽,為什麼?有錢人他當然有好多好東西給你吃。所以規定一律平等的,你走過三家,沒有人佈施給你,你就不要托缽了,今天就要餓一天。

 

佛陀在世當時,有兩位比丘去托缽,都是空缽而返,沒有人佈施。回來後,一個就想:走了這麼遠的路,回來又沒有東西可吃,肚子又餓,躺下來睡覺吧,等我體力好再起來打坐。

 

另一個比丘就想:我的福報很差,去托缽三家都沒有人佈施給我吃,我的業障很重,我要懺悔。因為托缽,我沒有時間打坐,現在沒有吃東西,正好打坐入定,不要去想肚子空空如也。這個比丘就開始打坐了。

 

釋迦牟尼佛說,這兩個人同樣出去同樣回來,想法不同,一個想說我托缽太累,應該多休息一下,補充能量;佛陀說那是懈怠。另一個說托缽浪費這麼多時間,趕緊要補回來,所以趕緊打坐用功;佛陀說這個人叫作精進。

 

日常生活當中只是一個念頭,你想「好累啊,多睡一小時」,你就睡了;如果你想「今天工作忙,沒有時間用功,這個時候剛好可以好好用功」,這個念頭一轉,你馬上盤起腿來精進。所以日常生活當中你會轉念頭,轉對了,你修行就對了;你如果不會轉念頭,轉成懈怠的,那你就很難修道。

 

古代是用乞食,眾生佈施什麼就吃什麼,沒有什麼吃素的問題。但是佛教傳到中國以後,中國的習俗、地理環境,認為修道者是慈悲,不應該吃肉或自己養牲畜來殺。經典裡面說,菩薩大悲心,不食眾生肉。所以在中國的佛教就嚴格吃素。吃素有一個好處,就是不跟眾生結惡緣。這是中國佛教的一個特色。

 

從衛生觀點來說,吃素有益身體健康。和我同年紀七十二歲的同學朋友,在家結婚生子、吃葷,一個個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老人痴呆症、彎腰駝背、手會發抖的,幾乎我的同學朋友一個個都得了很奇怪的毛病。所以吃素有它的好處。

 

在巴西,一分鐘有六個像足球場那麼大的雨林被火燒了。燒掉做什麼?去種牧草。種牧草做什麼?養牛。養牛做什麼?牛排可以銷往美國、歐洲。因為你要吃,所以把森林砍掉,然後來種牧草、來養牛,牛排泄的東西產生很多細菌,尤其牛糞排出甲烷(CH4),甲烷就讓地球溫度上升,產生溫室效應Green house。所以吃素是救地球。

 

一平方公里假設能養十個吃葷的人,就是吃大魚大肉的人,可是如果是吃素的話,可以養一百個人。美國百分七十五的玉米稻穀麥,都是給牛豬羊吃,如果美國把這百分七十五的玉米稻穀,可以提供給二十幾億人吃沒問題的。你想看看,你花那多成本去種,然後給豬牛羊狗貓去吃,然後人再去殺這些動物來吃,然後牠們排泄物造成世界溫室效應,又產生了許多疾病。

 

養牛場下方的住民,被發現很多畸形病的人,為什麼?因為養牛場的排泄物流到河裡面去。養牛場為了增加收入,就給牛打針、打預防針,然後牠們排出來就流到河裡面去,下游的人不知道,取河水來喝,所以生的孩子都是畸形兒。造成的災難很大很大。

 

美國的水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給畜牧業花掉了。一公斤的牛肉要好幾噸的水才能產生。要生產一公斤的牛肉,會產生三十六公斤的二氧化碳(co2),可怕不可怕!

 

中國佛教有自己的特色:吃素,不再去養動物來造成環境污染、空氣污染、水質污染,整個世界氣候愈來愈熱。中國佛教不用乞食,自己煮。當然法會人多的時候,會有很多義工來幫忙。

 

「正命是戒耶」:正當的職業,對世間有所利益的,那叫作正命。譬如你是商人、農人,正當的靠你的體力來營生;你建房子、你做裝潢,種種利益世間的,這些是正命。我們出家人不可用算命的方法來維生;算命、卜卦、看天文地理,這些叫邪命。在家居士的話,最好不要從事殺生的職業,比如開葷食餐廳就不好,開素食餐廳很好。

 

有一次,台灣一家寶島鐘錶的老闆來歸依,歸依以後,他說:「師父,我想開一家餐廳。」

 

我說:「不要啦!你寶島鐘錶已經很賺錢了,還要開餐館?餐館不是會殺生嗎?那不好!」

 

「師父,我未歸依之前店面就已經裝潢快好了,快落成了,你叫我不要開,那不是幾百萬浪費掉了嗎?」

 

「還是不好。」

 

「哎呀,你們出家人都叫人不要做殺生的事情。」

 

最後他不管了,師父講的話他也不聽,結果餐館開不到半年,起火燃燒,整棟店面燒掉了。

 

我說:「叫你不要開你不相信,你當時不開不就好了嗎?結果你還是要開。」殺生會有許許多多奇奇怪怪的報應。

 

這個社會很需要的就是正命。現在有很多利用網路來騙錢,網路購物要小心。以不正當的方法來維持生命的,叫作邪命。在《阿含經》裡面,佛陀就說到有八法可以讓在家居士現世、來世獲得平安喜樂。其中就講到:

 

「方便具足」。所謂方便具足,是說你懂得某一種知識,你會修電腦、你會修理手錶、你會修理機器、你會修理冷氣,你有一種技術可以維持生存,叫作方便具足。你一定要有一種技術,這個技術能夠服務人群。

 

「善知識具足」。就是親近良師益友。你一定要找個好的朋友,在家或出家的,來指導你生命的價值。

 

「佈施具足」。作為一個在家居士,你賺的錢有一部分儲蓄起來,一部分來佈施,一部分繼續投資。不是說你賺的錢全部拿去佈施,不是。一定要有一部分儲蓄,一部分讓父母妻子兒女生活衣食無缺、維持生活,然後還要繼續投資,還要佈施。

 

方便具足、善知識具足、佈施具足,這樣子才是一個歸依居士過的正命生活。

 

 

我們修行就是要觀察這十種:身、口、意、身業、語業、意業、佛、法、僧、戒,這十種去觀察它、瞭解它,結果是怎樣呢?一起來看經文。

 

 

 

三輪清淨

 

 

如是觀已,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

 

 

 

讀經讀到這個地方,你會覺得恍然一悟。用心地去觀察你的身、口、意、以及身業、語業、意業這六種,你就不會去執著了,因為一切都是因緣生因緣滅。你身會動是因為心動,心一動身就動。尤其心一動,嘴巴就動了,完全是決定在你的心念。所以我們談修行,就是善於控制自己心念的人,比較沒有麻煩。

 

‧於身無所取

 

如果你在身上下功夫,你就想吃好穿好用好,怎樣讓它莊嚴、怎樣讓它長生不老、怎樣讓它健康長壽,你會下很多功夫在這方面。

 

我有的時候看鄉下的老太太八十幾了,走路起來精神百倍,天天曬太陽,你說有什麼紫外線,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紫外線,紫外線對他們沒有興趣。他們中午十二點也去摘菜。「師父,我去摘菜給你吃。」我說:「不要啦,中午十二點太熱了。」「沒關係啦,曬一曬身體才健康。」

 

咦?不是說紫外線不可以曬?我們保護得這麼好,他老人家快快樂樂去摘菜來供養,我們心裡覺得很難過。老人家這麼辛苦種菜,種好了先供養三寶,心地很善良。八十幾歲了,走路健步如飛。你說營養學,他根本不知什麼營養,有時候我去看,他吃的是蘿葡乾、蘿葡絲,吃的很簡單。豆腐乳鹹得要命他也是這樣吃,你說營養嗎?那根本沒有什麼營養。奇怪!原來是曬太陽,拿鋤頭勞動,就是這麼簡單。他心地很單純,種菜種好了,趕快拿給師父吃,最漂亮最好的載來給師父吃,不好的留給自己,我們看得很難過。

 

真的是要長壽的話,我發現心地善良的人比較容易長壽。哥倫比亞大學、密西比根大學他們研究發現「行善的人長壽」,這是有統計、有道理的。你真的想要維持身體健康,很簡單很簡單。傳聞法師要我開這堂課,明天再跟各位報告。

 

有的人說這個身要修氣功,什麼叫作氣功?你愈修會愈生氣,那叫「氣」功。我不曉得什麼叫氣功。有的人練氣功、練什麼大周天、小周天。觀想丹田有一團火熱熱的往下降,然後從脊椎背後往上升,升到腦部,然後又下降到喉嚨,下降下來;這叫小周天。

 

有人練小周天,他一做的時候全身一直發抖,抖得很厲害。我說:「你這樣累不累?」他說很累。我說:「那你的氣功跑到哪裡去?」他說:「我不知道。反正一抖很舒服,抖完了很累。」

 

你在身上下功夫,這很適合一般人,因為一般人都想我練氣功以後身體會很健康。可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這個身是四大五蘊組合的,你再怎麼練,會健康是沒有錯,但還是敵不過老病死。

 

小時候,一個同學的父親有氣功,很厲害,他能夠把一、二百斤的石柱抱起來離地五吋。漸漸年紀大了,人家說:「阿水伯,你有辦法把大石頭抱起來離地五吋嗎?」他說:「那算什麼!」他就真的去抱那個很重很重的石頭。一抱,「啪!」脊椎骨斷了。他就是賭一口氣,忘了年紀大了。這不能開玩笑啊。

 

我們這個身體再怎麼練,年紀到的時候就不行,就會老病死。

 

在身體上我們一個原則,你坐的時候坐正,吃飯的時候也坐很正,不要彎腰駝背,然後你多運動,拖地、掃地……,身動、心靜,你就會健康。身體要勞動,但是心要靜。一般人的毛病是身動心也動,一面做事一面埋怨,「我怎麼這麼倒楣,嫁你這個丈夫這麼窮,什麼都要我做。」越做越討厭,一肚子氣。所以身體要健康,就是身動心靜;你身體做東做西的,但是你的心很平和。

 

在歐洲,有人在建教堂。他們建教堂不像我們建佛堂三五年就建起來,他們要十年、二十年,甚至百年,藝術的、慢慢的做。

 

有一天記者就問一個工人:「你一直在看錶做什麼呢?」工人說:「我今天工作的時間快到了,我在想我可以賺多少錢。」「累不累?」「當然累啊。工作一天了,當然累死了,你看我還要等幾分鐘才能下班。」

 

記者又去訪問另一個工人,「大家都收工了,你這樣工作了一天,你不累嗎?你還不收工?」他說:「我不累。」「為什麼不累?」工人說:「這個是藝術的創作,有這個機會讓我表現,百年以後會有很多人來參觀欣賞。所以,我雖然工作時間到了,我還沒有完成這件畫作,我還要繼續做,工作到天黑了,我才回去。」

 

記者說:「可是你這樣已經超過工作時間了。」他說:「超過時間有什關係,這是我的藝術創作啊。」他不感覺累。

 

日常生活當中,你覺得拜佛很累、誦經很傷眼很累,你就真的很累。如果你想這是享受,享受誦經、享受唸佛、享受拜佛,享受工作、享受拖地,你用享受的心,那麼你的身體容易健康。

 

因為身動心靜,一陰一陽調和了,你就不容易生病。一般人事忙心就亂,如果是學佛的人,你事忙心不忙,事亂心不亂,事情照樣做,但是心很平靜的,那麼這個就叫作修行。

 

這個地方說「於身無所取」,你不要動念頭「我修這個身體,能夠活到一百歲、兩百歲,越久越好」,你執著這個身,你修行就錯了。

 

有一個老和尚很有修行,一個神仙就說:「老和尚,你修得這麼好,給你活五百歲。」

 

「不要,我不要活那麼久。」

 

「那麼給你活兩百歲。」老和尚說太多了。

 

「那麼活一百歲。」老和尚也說不要。

 

「奇怪了,我有本事讓你活一百歲、兩百歲,你怎麼都不要呢?」

 

老和尚說:「你讓我活一百歲,那些信徒來他不問佛法,他就會問我怎麼保養才能活一百歲,那我不是整天要回答他如何如何,那佛法都沒有了。」

 

這樣瞭解嗎?所以佛法不是教你修到身體很健康、能活幾百歲,不是這樣子。是要瞭解生命的現象、生命的運作,從五蘊、六入、十二緣起怎麼運作當中去體驗到無我,這是佛法的所在。

 

我如果活到七老八老的,你們會一天到晚問我:「師父,你怎麼保養的,怎麼身體這麼好?」於身無所取!

 

‧於修無所著

 

我先講一個故事。我在台南妙法寺,有幾個信徒問我幾個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師父,我到那裡去參訪,那個師父叫我誦金剛經;到了另一個道場,那個師父叫我誦地藏經;還有一個師父叫我持大悲咒;還有一個師父叫我專念阿彌陀佛;有些叫我拜法華經;有些叫我讀華嚴經。請問法師,你叫我念什麼經?」

 

我說:「我不知道。我反而要問你,你平時念什麼經、持什麼咒?」

 

他說:「我唸經念不來,唸佛也念不來,大悲咒那麼長,我又不會背,所以我就念往生咒。」

 

「你往生咒唸得怎麼樣呢?」

 

「我一念往生咒,法喜充滿。」

 

我說:「這個就對了,你就專門念往生咒吧。」

 

他說:「有一天我到台南市一個公園,一大早我就在那邊念往生咒。我唸唸念,唸到法喜充滿、一片光明的時候,哇!一群鬼魂跪在我面前。我心裡就想他們是不是有所求呢?我就想好吧,我所有念的往生咒都回向給你們。這個念頭一動,很多鬼魂『啪!』整個散掉了。」

 

每一個人每一生每一世修過什麼法門不同的,你前輩子修過的法門,你這輩子修起來很順。你不要聽師父說你要誦什麼經、念什麼咒,那不一定。你發現誦經唸佛持咒這個法門修起來很好,很容易心就定下來,法喜充滿,那就表示你過去生世修過這個法門,跟這個法門有緣,那就對了。

 

這裡說「於修無所著」,不管你修那一個法門,你就是不要去執著我這個法門最好,你怎麼沒有跟著我修跟著我學。但是我們還是要有所著,著在哪裡?在身、語、意、佛、法、僧、戒,經常去思維身、身業、語、語業、意、意業、佛、法、僧、戒這十種。

 

於修無所著,也就是在你修道的過程中,見相離相,佛來佛斬,魔來魔斬。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在你修行過程中,見到任何的相,好的、不好的、恐怖的,見好不貪愛,見恐怖也不生恐懼,那沒事。用世俗話來講,叫軟硬不吃。好的我也不喜愛,不好的我也不瞋恨,這就沒事;如果你修有所著,那就麻煩了。

 

我在巴西的時候,有個太太,因為她先生喜歡跳舞,她說:「師父,我們唸佛的人可以跳舞嗎?」我說:「可以啊。」

 

「咦?其他師父說我們不能跳舞。」

 

我說:「沒關係,你去跳舞,但是有條件,你把你先生當作佛,你抱著佛跳舞。它那個音樂澎恰恰、澎恰恰,你就阿彌陀佛、阿彌陀佛。」

 

結果她真的去跳舞了。她先生說:「跟你跳舞好像沒什麼味道。」因為她是把他當成佛,是抱著佛跳舞,不像世俗那種感情的跳舞,跳起來沒有味道。

 

夫妻跳一陣子以後,先生說:「跟你跳舞沒味道。」就找一個日本女人跟他跳舞,那個就有味道了。

 

他先生不准她來佛堂,有天她偷偷來,說:「我先生不讓我去跳舞了。」我說:「那很好啊,你就在家裡唸佛。」「怎麼念?」我說:「每天早上你就面向西方,就十口氣念阿彌陀佛。你一天就這麼幾分鐘唸佛就好,其他時間你就忙家事吧。」

 

念了三個月,有一天她又來了,「師父,告訴你好消息,我今天早上四點多起來,很虔誠唸佛的時候,突然間阿彌陀佛親自來了,從空中緩緩而降,有幾丈高,顏色非常莊嚴,不是像你們佛堂這麼粗糙的佛像,真的佛現的相非常莊嚴。」

 

我說:「你不要高興太早。你見到佛像以後,你的煩惱還在不在?你煩惱還是在啊!你看你最近哭哭啼啼的,先生有外遇,你天天以淚洗眼,你是不是見到佛以後問題就解決呢?」

 

她說:「那怎麼辦?我先生不回來了。」我說:「恭喜你。」「先生不回來,師父還恭喜我?」

 

我說:「對啊。先生回來,你還要切肉煮肉給他吃,你很煩,你自己吃素。現在先生到外面去,有一個女人照顧他,你不用再切肉煮肉,你要高興啊。有人為你照顧老公,你這時候專心修行不是很好嗎?」

 

她想一想,也對,從此她就歡歡喜喜過日子。這就是轉念頭。

 

後來前陣子她託人帶一個紅包給我,還寫一封信給我,說:「師父,我解脫了,我先生死掉了。」

 

我看了也很難過,打電話給她,「夫妻一場,你還是唸唸阿彌陀經回向給他。幾十年的夫妻,雖然他後來往外發展,讓你有機會好好唸佛,你就誦經回向給他吧,不要再去想過去他和別的女人在一起。」

 

「哎呀,一想到就火大,你還叫我誦經回向給他!」

 

「不對,學佛的人不能這樣子,你還是要誦幾部經給他,畢竟夫妻一場。」

 

‧於法無所住

 

於修無所著,不要說「我修得很好,別人都沒有修」「我在打坐,你在睡覺,你沒有修」。然後「於法無所住」,對所修的法門,你不要去執著,不要說「我修的法門最好,別人修的法門不好,我瞧不起你」,這是我執我見。

 

《金剛經》說:「我所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我們坐船,船抵達對岸了,這個船對我很好,我就住在船上;這不對的。船靠岸了,你應該離開船,讓別人去坐。所以法是讓我們不生執著,如果你對法執著,那也是執著。

 

所以這邊告訴我們修行的三個大原則:

 

於身無所取:你不要想我要打通氣脈、我要長命百歲,你在身上下功夫,這不對了。

 

於修無所著: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保持這個原則。

 

於法無所住:你不要瞧不起別人。「唸佛拜佛這都是老太婆的事」,不能這麼講,個人有個人的根機,千萬不要瞧不起別人的修行方法。

      我們修行的人時時刻刻要注意「於身無所取,於修無所著,於法無所住」。何以故呢?下一堂課接著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