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卷六十 入法界第三十九】(94)

漸次南行,至閻浮提畔摩利聚落,周遍求覓海幢比丘。乃見其在經行地側結跏趺坐,入于三昧,離出入息,無別思覺,身安不動。

這個時候善財童子來參訪海幢比丘,他看到這位比丘在某一個地方經行,然後結跏趺坐,入三昧,就是打坐入定了。下面就是講出一連串的,他這個定不是冷水泡石頭沒有作用冷水泡石頭,泡一千年一萬年,石頭還是石頭菩薩的定它有特殊的功能透過持戒、禪定,禪定當中所發揮的功能,是超越一般人的想像。

我們學佛,第一個是持戒,然後禪定、智慧。以持戒的基楚,才能夠修甚深的禪定功夫。但是禪定功夫很迷人,一般人就迷在定境當中出不來了在定的當中,超越了時空,沒有時間相沒有空間相,只是一片光明寂靜,很容易使人執著在這個定境當中,辦不了大事。所以要止觀,定中有觀,觀中有止止觀定慧要掌握拿捏得很好,定慧等持,止觀雙運定的當中因為有觀,所以不執著定境正定才能開展智慧,才能發揮它的妙用。以下我們就來看看海幢比丘入定的情形。

從其足下,出無數百千億長者、居士、婆羅門眾,皆以種種諸莊嚴具莊嚴其身,悉著寶冠,頂繫明珠,普往十方一切世界,雨一切寶、一切瓔珞、一切衣服、一切飲食如法上味、一切華、一切鬘、一切香、一切塗香、一切欲樂資生之具,於一切處救攝一切貧窮眾生,安慰一切苦惱眾生,皆令歡喜心意清淨,成就無上菩提之道。

海幢比丘入於三昧,就是禪定了。離出入息無別思解,身安不動,就是觀呼吸入定。那經文接著是說從定所起的妙用,因為定能產生神通。但是一般人在定的當中,書上怎麼形容呢?叫做枯木倚寒岩。一棵樹枯掉了,靠在很冷很冷的岩壁上,一千年一萬年,對人類也沒有什麼貢獻,枯木還是枯木,寒岩還是寒岩。枯木倚寒岩,死水不藏龍,冷水泡石頭,有定,但是這個定起不了作用,不是正定。

外道也可以入定,千年萬年就在定中,不起作用。那佛法所講到這個定不同,他能夠從定的當中,不執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不執著定境,所以起了種種神通妙用。因為他有大悲心來策發,他修行的最初最初就是為了利益眾生發菩提心,所以這個時候產生了種種妙用。

從文字上看,怎麼從他的腳下出無數百千億長者、居士、婆羅門眾?這是形容從定中起作用。佛法不是一種思想上的滿足、心靈上的滿足,思想是這麼高明這麼超越,但是你必須很平實的從當下去做起。

所以這個地方講從他的腳下出這麼多的現象,就是說我們要去實踐,透過實踐來證明這個道理,這才是理事不二以理去成事,以事來顯理,理事不二。如果這個理不能實踐在日常生活,那只是一種空洞的理論,滿足你個人心靈上的欲求,對一切眾生沒有多大的利益,這個不是佛法所說的正定正定一定會起它的妙用。

就是說,菩薩有戒定慧的基礎,加上大悲大願的願力,所以世世生生都是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示現,譬如示現長者身或者婆羅門,示現這種很高貴的種族,因為這樣才會引發人的信仰,這是很特別的。

悉著寶冠,頂繫明珠,普往十方一切世界,雨一切寶、一切瓔珞、一切衣服」。菩薩為了度化眾生,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因為眾生的身心不能安定的話,他是不能修道的。身安而道隆,眾生需要的是衣食住行的滿足,能夠讓他溫飽,不會挨餓受凍,佛法才能進入他的內心。

經典裡面形容說黃豆很硬很硬,你用針要刺過去很難,那就先泡在水裡,泡久了以後,黃豆變軟了,針一刺就刺穿了。眾生也是這樣子,他最需要的就是衣食能夠使他溫飽,這個心才安下來衣食不足的話,就容易犯戒,會去偷去搶。所謂饑寒起盜心,一個人肚子餓了,沒有衣服穿,挨餓受凍,這個心就橫起來了,先偷先搶來滿足生理的欲求所以度化眾生一個方便,從物質上來讓眾生的身心安定下來,才能接受佛法

於一切處救攝一切貧窮眾生,安慰一切苦惱眾生,皆令歡喜心意清淨,成就無上菩提之道」。這是講到攝化眾生,用布施、愛語,最後以佛法讓他走上覺悟的道路。

從其兩膝,出無數百千億剎帝利、婆羅門眾,皆悉聰慧,種種色相、種種形貌、種種衣服上妙莊嚴,普遍十方一切世界,愛語同事攝諸眾生。所謂:貧者令足,病者令愈,危者令安,怖者令止,有憂苦者咸使快樂;復以方便而勸導之,皆令捨惡,安住善法。

從其兩膝,出無數百千億剎帝利、婆羅門眾」。我們走路要有腳根,還有膝蓋有大腿這就是說,佛法不是一種空洞的想法空洞的理論,是要去實踐,要去做的去從事利益眾生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而修一切善法,修了這麼多的善,沒有一個念頭說我布施眾生,有眾生被我布施,有一個東西讓我送給眾生,這樣子才能成就菩薩道。

菩薩現身到這個世界的時候,大部分都是現出富貴的種族,像剎帝利婆羅門,屬於帝王之家、宰相,或者是部長、什麼長的,身分很崇高,很有道德,很有愛心,菩薩大部分都是以這種富貴莊嚴的身分來利益眾生。

在中國有句話:公門好修行。今天你是行政院長,你是總統,或者是什麼官員,你一個善念、一個善的建設,可以利益千千萬萬的人,因為你有那個權力。但是,如果你沒有那個宗教情懷,也很容易造罪。

普遍十方一切世界,愛語同事攝諸眾生。所謂:貧者令足,病者令愈,危者令安,怖者令止,有憂苦者咸使快樂」。

這個就是菩薩當於五明中求。菩薩通達醫方明,種種的醫藥、衛生、營養也通達種種的工巧明,這些科技的發明讓你省時省力,幫助你做事通達聲明,你要和眾生溝通,你就要種種的語言通達因明學有些眾生好辯,你就要用種種的邏輯辯論,來說服對方心服口服,讓眾生遠離邪見另外是內明,菩薩向內去淨化身心,淨化自己的貪瞋痴三毒,他的內心沒有三毒了。世間種種學問,大部分都是向外去追尋,所以菩薩通達內明這是最重要了,要淨化自己的身心,遠離貪瞋痴慢疑惡見的交纏。

菩薩有了五明——五種寶藏,所以能夠令生病的人得以痊癒,有危險的人能夠使他安全,眾生在恐怖當中,你能夠以善巧方便使他遠離恐怖,就是無畏施這樣還不行,有憂苦者咸使快樂。現在社會上夜晚睡不著覺的人有五百多萬,心裡不安的人更多,內心不安憂苦,煩惱東煩惱西。

我們遇到一個信徒,老了病了,連大小號都要人家幫他處理,可是他的媳婦又不理他,要等他的女兒回娘家才跟他換洗,你看那個多可憐。所以他很痛苦他想趕快讓我死好了,可是就是不能死,又不願意死,又害怕死

復以方便而勸導之,皆令捨惡安住善法」。眾生有錢有地位,有的時候很容易造罪知見不正,所以犯法、做壞事,傷天害理的事情都做了那麼菩薩用道德、用種種的方法勸導使他離惡向善。

從其腰間,出等眾生數無量仙人,或服草衣或樹皮衣,皆執澡瓶,威儀寂靜,周旋往返十方世界,於虛空中,以佛妙音,稱讚如來,演說諸法;或說清淨梵行之道,令其修習,調伏諸根;或說諸法皆無自性,使其觀察,發生智慧;或說世間言論軌則,或復開示一切智智出要方便,令隨次第各修其業。

你看從腳底下、膝蓋,一直到腰間了這個就是說我們要去度化眾生,你必須使力,腰部也要使力用勁,你不能說憑想像,我坐在這邊我就度化眾生了你要走出去,實際到他那邊去度化菩薩不是打坐入定而已他有真功夫以後,必須去實踐

從腰間出等眾生數無量的仙人這是為了度化某一種眾生,就是用仙人的身分什麼叫仙人?「仙」,一個山加一個人,住在山上的人叫仙人。釋迦牟尼佛有的時候被稱為大仙,因為在他修道的過程,他有一陣子是在人跡不到的地方入定,過去有這種歷史。

或服草衣或樹皮衣,這是一種苦行有一種外道他認為我這輩子盡量受苦,苦受盡了以後,我的來生來世就不會苦那佛陀告訴他,苦是因為什麼則苦,有欲則苦是你貪戀執著才苦,而不是說以苦來止苦,你修苦行來止苦,不是這樣子所以佛陀也示現外道,在外道當中引導他們說我們修這個沒有用,不能斷煩惱,煩惱一定要從持戒禪定智慧,我們放棄苦行外道這是菩薩為了利益眾生現種種的身周旋往返十方世界

從其兩脅,出不思議龍、不思議龍女,示現不思議諸龍神變,所謂:雨不思議香雲、不思議華雲、不思議鬘雲……,悉遍虛空而為莊嚴,充滿一切十方世界,諸佛道場而為供養,令諸眾生皆生歡喜。

接著是從手臂下面兩脇間,這是也是一個形容,形容菩薩為度化眾生現種種的不可思議。出不思議的龍、龍女,現龍神變,這些就是為了攝化眾生,菩薩千變萬化。我們說釋迦牟尼佛千百億化身,也就是這樣子的,那是要有戒定慧跟悲願。有些人有一點神通,麻煩了,著魔了。他練神通,顯異惑眾,為了名為利。菩薩度化眾生是不為名利,是暗中來協助你,引導你離開迷惑以後,他根本就忘記這回事了

從胸前卍字中,出無數百千億阿脩羅王,皆悉示現不可思議自在幻力,……諸魔兵眾無不摧伏;……復以幻力,開悟眾生,令滅罪惡,令怖生死,令出諸趣,令離染著,令住無上菩提之心,令修一切諸菩薩行,令住一切諸波羅蜜,令入一切諸菩薩地,令觀一切微妙法門,令知一切諸佛方便。如是所作,周遍法界。

這個卍字就是萬德莊嚴,代表智慧。菩薩也現阿修羅王身,來摧伏邪魔外道

這個是講到菩薩利益眾生的種種方便,其他還有很多,從他的肩膀、從他的頭頂又現出種種的眾生來度眾生。這個都是菩薩從根本智起方便智來利益眾生,叫做從體起用所以我們學習的這種智慧不是死的智慧,是活的,是要利益眾生的你滿肚子學問,你煮飯都不會煮,掃地都不會掃,那有什麼用很多人就是這樣子,滿肚子的學問,可是沒有辦法去利益眾生,那是死的學問

有怖畏者,令得安隱;有疾病者,令得除差;有苦惱者,令得免離;有過惡者,令其厭悔;有災橫者,令其息滅。如是利益一切眾生,皆悉令其捨生死輪轉正法輪。

眾生迷迷糊糊的造業受苦,菩薩能夠使生病的人好,苦惱的人心開意解,有犯罪過的令其懺悔,有災橫者令其息滅

眾生沒有智慧,在生死當中受苦受難,這個是迷糊的生死迷妄的生死那菩薩就在生死當中陪公子讀書,來陪伴我們,使佛法的法輪在我們人人的心中轉動的正法在我們的心中時時在轉,叫做法輪常轉那就是我們有正知正見有正念,然後有正定有智慧,我們這個生死就轉了,叫做涅槃涅槃是大自在的境界,不是死亡,就是覺悟的生命

覺跟不覺差很多譬如我們到一個地方迷路了,不曉得怎麼辦,走東走西都不對現在有一個指南針,告訴我們這樣走你還是你,環境還是環境,可是你不再恐怖了生死也是如此,當你迷糊的時候,你貪生怕死,對死亡產生恐怖但是當你了解生死的本相,你接受了,你不再恐怖,你安祥自在一個是覺一個是迷。

再打個比方,如果晚上都沒有電燈沒有月亮,我們在黑暗當中會感到恐怖,不敢走路突然間電來了,燈光亮了,環境沒有改變,可是你走起路來可以很快的走可以跑。這個就是覺跟不覺迷跟悟的差別。我們學佛就是要轉迷為悟,轉凡成聖,轉苦為樂。就是要轉,法輪常轉意思就是這樣子。

菩薩還有現出乾闥婆王,就是音樂神乾闥婆用歌詠讚歎一切諸佛成正覺門,歌詠讚歎一切諸佛轉法門輪,歌詠讚歎一切諸佛現神變門,他用音樂來讚歎佛法僧三寶是菩薩的神通妙用。

這個就是讓我們了解,菩薩的修行依戒定慧淨化自己身心以外,就是要普度眾生。佛法講戒定慧,不是個人的、心靈上的、生命的一種依託以外,是為了利及群生。他有戒定慧,加上悲願,他就能夠千百億化身來利益眾生佛陀說法的目的是在此不是僅僅解決你個人生命煩惱的問題,而是要在任何時空當中,以不同的身分去利益眾生。

依現來講,我們是出家比丘、比丘尼,我就以比丘比丘尼的身分,每天誦經拜佛研究,過著簡樸的生活。簡單的生活過久了就不簡單,平凡的日子過久了就不平凡。有些人就是不能安於簡單平凡,希望追尋刺激豐盛的那種生活,就很難安住在寺廟那有些人是一個人到深山閉關起來修行,一段時間是可以,長時間、一輩子的話,那沒有意義。學佛是要福慧雙修2016/5/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