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23

我們講三藏十二部,十二部是各種經的內容體裁分成十二類。有一首偈頌:「長行重頌並授記,孤起無問而自說,因緣譬喻及本事,本生方廣未曾有,論議共成十二部。」

譬如授記,我們念法華經·授記品,佛為迦葉尊者授記,為舍利弗尊者授記,為千千百百的聲聞弟子來授記。那麼佛陀有的時候孤起」「無問而自說,像阿彌陀經,也沒有人請法,佛就跟弟子們講:「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就是無問自說。還有些地方是講因緣」,緣生法有些是弟子跟弟子之間辯論,佛與弟子之間論議另外有的就講到弟子的本事、佛陀的本生。今天我們要講的〈妙莊嚴王本事品〉如果是佛的話就稱為本生藏經裡面有佛的本生談。

這個地方講到過去有一尊佛叫雲雷音宿王華智,在這個國度當中,有一個國王叫妙莊嚴王,國王的夫人叫做淨德,他們有兩個孩子,一個叫淨藏,一名淨眼。是二子有大神力福德智慧,久修菩薩所行之道這兩個孩子神通廣大,福德有智慧,對六波羅蜜、慈悲喜捨、三十七道品,皆悉明了通達就是說,學佛不是僅僅會背誦會誦經會持咒就可以,重要的是要去實踐。

然後,這兩個王子又得到菩薩的種種三昧日星宿三昧、淨光三昧、淨色三昧……。三昧就是心一境性,心跟境合一了。我們眾生心很散亂,不是散亂就是昏沉、睡覺。眾生有兩個毛病,一個是胡思亂想,找人聊天,沒事找事。現代人叫過動兒,就是一刻都不能停。眾生的心性也是有一種人他的心千變萬化,他自己不知道,想前想後想了一大堆,這種人很難修道。

當我們還沒有開悟之前,我們是迷迷糊糊的生,迷迷糊糊的死。菩薩就不同,菩薩有種種神通、有福德、有智慧。國王的這兩個孩子不是普通的孩子,他們把這些學分都修過了。可是這個父王妙莊嚴王却是信婆羅門教的,所以這兩個孩子也很急了,爸爸不信佛。

這個母親是個賢妻良母,就說:你的父親信受外道,深著婆羅門法,你們應當設法去度化他。怎麼去度化呢?就是現神通神力來度化他。講再多的理論都沒有用,現神通去度化他。

因為這兩個孩子有神通,後來他們就在空中現種種神變。於虛空中,行住坐臥,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或現大身遍滿虛空,或是由大而變小,由小而變成大;在空中滅了以後,忽然在地上,入地如水,履水如地現如是等種種神變,他們的父王終於信佛了。

在佛門裡面認為神通是很自然的事情,就是修持戒跟禪定,定能夠發通。一個修禪定的人,時時都在定中,他的那種智慧超人,很多事情還沒有發生,他能夠預知。眼耳鼻舌身意,各有它不同的神通,譬如天眼通、天耳通。

如果我們修禪定,我們有神通,可以不可以現神通?不行。因為我們還有我執我見,你現神通的話,那你就是满足你的我執我見我執我見追求的是什麼呢?名跟利。菩薩現神通是為了度化眾生,而不是為了名利所以佛的弟子為了增強信徒對三寶的信心,大部分都是在要離開世間的時候,現神通以後馬上就入滅了。否則現神通以後,信徒一大堆,常常找你問東問西,問那些世俗的,怎麼賺錢、怎麼樣子的,那就麻煩了。

從整個佛教歷史來看,佛弟子現神通純粹為了利益眾生,引發他對三寶的信心,讓眾生遠離迷惑這個時候可以現神通但現神通以後馬上就入滅,否則你會名利心很大,那就麻煩了。

經常打坐用功修行,很多事情預先就會知道。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種種神通,都是禪定當中所現的一種境界。但是神通不是萬能的,神通也不敵業力,神通也不敵無常。你本事再大,終歸是諸行無常本事再大,總是要老病死。

總的說顯神通就是為了利益眾生。以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修一切善法,是藉神通引發眾生的善根、慧根,引發眾生來信仰三寶。所以妙莊嚴王的兩個孩子以神通來度化他。

國王看到孩子的神力,就問:你們在空中千變萬化,這麼厲害,你們的師父是誰?孩子就說:我的師父是一尊佛,就是雲雷音宿王華智佛,現在在七寶菩提樹下說法。國王聽了,就帶著這些王子、王孫、大臣等,就去拜見雲雷音宿王華智佛。佛當然為他們開示佛又說了妙莊嚴王的未來,精勤修習助佛道法,當得作佛,他的淨土如何如何。

所以從經典看起來成佛不是一生一世,是千生萬世。在佛法當中,依戒定慧,依正知正見,然後隨時隨地去利益眾生,千劫萬劫的,才能成佛。這一生一世當中,我們所作的點點滴滴,誦經念佛拜佛懺悔,為常住為眾生,消耗體力來利益眾生,這些都功不唐捐。

現在一般人講有什麼活佛,那相對不是就有死佛了嗎?其實,活佛的意思是說,你活著的人,你規規矩矩的,時時刻刻跟戒定慧相應,你就是活著的未來佛,未來可以成佛;我覺得活佛是這個意思。但是現在人說某某人是活佛,他幾世以前是什麼,是那一個尊者死掉以後又轉生的;當然也有這種可能。事實上,「活佛」這兩個字是後代才出現的,佛經裡面沒有。

你活著的人有正知正見,你能夠引導眾生走向光明覺悟的道路,就是活佛。你的心有惡念,有名利心,你示現神通是因為名利心,那不是佛事,那叫做魔事,跟名利結合在一起。所以,時時刻刻我們做任何事情,就是要問初發心:你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有意義嗎?做了以後是不是貪戀執著?你有貪戀執著的話,本來是好事,就變成壞事了。

到後來,妙莊嚴國王跟兩個王子,還有宮庭裡面這些眷屬,後來都出家修道了。這是另外一個表法就是世間的高官利祿、金銀珠寶、天仙美女,這一切不究竟。能夠識破這些都是諸行無常以後,你把身心安住在法上,不再被五欲所牽連,這是最重要的。

佛一再告訴我們,這些有為法一定是有煩惱的。有為有漏,無為無漏。什麼是無為法?也就是諸法的本來面目,無以名之,我們稱為無為法。它不是造作的,它是本來如此。那麼悟到這個法的人,他的身心煩惱一切都可以斷除,這是究竟法就是般若空慧。

我們眾生心念是執著實有,萬事萬物、身心世界都是實實在在的但是在一個聖者來看世間的一切都是暫時的假相,名言假施設。所以同一個世界當中,一個是覺,一個是迷。我們千生萬世都是在迷的世界,現在還是在迷的當中,所以有煩惱有苦惱。

我們學佛就是要從迷的世界進入到覺的世界。佛陀來到世間,他負責開示這些修道的方法、人世間生死輪迴的真相,我們的話就是悟入」,開示悟入。佛開示真理讓眾生覺悟,那我們眾生就是要下一番工夫,接受佛陀的福音,從戒定慧去如實修行,最後也能夠達到覺的境界。當你達到覺的境界,你的神通廣大,可以去利益眾生而不會有煩惱。

所以我們真的很有幸,在佛門出家修道一定要安下心來,在道業上去精進否則的話,別人羨慕我們住在深山裡面,衣食豐足,就是誦經拜佛,可是你內心一堆煩惱,那就很可惜!

「此二子者,是我善知識,為欲發起宿世善根,饒益我故,來生我家……
「其淨德夫人,今佛前光照莊嚴相菩薩是,哀愍妙莊嚴王及諸眷屬故,於彼中生……

這就告訴我們,一個修道者不會說討厭生死、討厭輪迴,因為他已經覺悟生死輪迴的實相了,沒有實在的生,也沒有實在的死,也沒有實在的輪迴。所以他必須乘著大悲願,來到娑婆世界廣度眾生,因為眾生始終在迷糊的層面討生活。聖者修到一個程度的時候,他還是重返現實人生當中,他已經是覺醒的人了,他不會再造惡業,隨時引導眾生走向光明覺悟的道路上。

一般學佛的人常常說信佛學佛就是了生死斷煩惱這個心不是很圓滿!佛經裡面一再強調的就是要發菩提心,要轉法輪,要淨化世間,要引導眾生向善向光明,而這個時間是千生萬世、千劫萬劫在菩薩來講,不會再去恐懼生死輪迴都是很快樂的、很法喜的、很自在的,去從事「上求佛道、下化眾生」這兩大任務

所以,學佛的發心不同,修行方法是大不相同。現在很多在家出家的,急急忙忙這一生就要了斷,覺得出現生命是很痛苦,弄不好就是六道輪迴,就是地獄餓鬼畜生,慢慢慢慢大家就是走向急證,急忙要證悟。佛陀來到世間就是告訴我們:學佛是千生萬世、千劫萬年,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最重要是你對三寶的信心,對眾生的信心,對法的信心,對僧團的信心。

世間只要有如法的比丘比丘尼,佛法就永遠流傳在世間。世間如果沒有清淨的僧團,各自在深山裡面,山林水下,你搞你的,我搞我的,獨自一個人舒舒服服,那佛法的滅相就出現了。

這是讓各位了解,學佛很有意義世間的一切都是無常,當我們證到法身自在的時候,就大不相同。(2016/7/1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