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參 彌伽長者——語言學者

 

我們以為善知識就是出家人,是在寺廟裡面,事實上善知識在士農工商,任何時間、任何空間都有善知識。我們今天來看善財童子參訪的善知識是:彌伽長者。

 

至自在城,求覓彌伽。乃見其人於市肆中,坐於說法師子之座,十千人眾所共圍繞,說輪字莊嚴法門。

 

彌伽長者在大都會當中可以說是有德有學,年紀、修養、財富、品德都是受人尊重的善知識,所以他能夠有這麼多人來圍繞身邊,來聽他說法。十千人就是一萬人。善財童子見到這個善知識,就合掌來請問了。

我常常說我們問問題,你真的把問題核心提出來,人家才會跟你回答。你提那些不痛不癢,無關生死無關修養,這些問題是很膚淺,善知識不會管你那些問題,那些芝麻瑣碎他是不管的。善財童子提的這些問題,很值得我們注意。

 

聖者!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云何流轉於諸有趣常不忘失菩提之心?云何得平等意堅固不動?云何獲清淨心無能沮壞?云何生大悲力恆不勞疲?云何入陀羅尼普得清淨?云何發生智慧廣大光明,於一切法離諸暗障?云何具無礙解辯才之力,決了一切甚深義藏?云何得正念力,憶持一切差別法輪?云何得淨趣力,於一切趣普演諸法?云何得智慧力,於一切法悉能決定分別其義?

 

善財童子說:聖者啊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我未知菩薩云何學菩薩行云何修菩薩道云何流轉於諸有趣,常不忘失菩提之心這個就是重點一般人修行,常常最擔心的就是這一生結束以後,不曉得投生到哪一道,然後投生到那裡以後,有隔陰之迷,忘記一切,那就糟糕了。所以他問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善財擔心萬一來生轉世的時候,我忘掉了菩提心

依佛法來講,一時的迷惑不會永遠迷惑如果我們這輩子發的心很深很重,一時的迷惑很快就會覺醒過來所以不要怕就怕我們這一生種的善根不深正知正見沒有建立如果正知正見真正建立了,就不要害怕忘失菩提心。阿含經》就講:若人於世間正見增上者,雖歷百千生,終不墮惡道」。我們對因果業報、三寶、四聖諦、六道輪迴,你深信不懷疑了,你正知正見了,照理來說你是不會墮於惡道的。所以正知正見很重要。但是有了正知正見,你深信因果,你會離惡向善,你會持戒,最起碼你可以保持得人身,可是你不一定會開悟開悟那是更高的層次。

云何得平等意堅固不動」:我們唸平等,可是我們的心是不平等的,見好見壞,我們的心是七上八下這是眾生的毛病,所以善財問的問題也就是我們的問題。

云何獲清淨心無能沮壞」:我們學佛法,就是在六根觸對六塵的當下,能夠保持清淨平等的捨心,也沒有貪愛,也沒有瞋恨沒有什麼東西值得我貪戀執著,也沒有什麼東西讓我討厭拒絕,這個就是清淨心而不是說對境無心,迷迷糊糊的是清清楚楚,但是沒有貪愛執著,那才是佛法講的清淨心。如果像木頭一樣什麼都不知道,木石無心,那也不對。

云何生大悲力恆不勞疲」:這是我們的毛病,我們說要對眾生慈悲,可是有的時候覺得很煩。所以,就是要保持長遠心,不覺得很疲勞很厭倦,悲心一直維持著

云何入陀羅尼普得清淨」:陀羅尼就是總持的意思,總一切法,持一切義。學佛法的人把握一個大原則,通常我們把佛法歸於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從這個來攝持一切佛法,來建立我們的正知正見。

云何發生智慧廣大光明,於一切法離諸暗障」:不會迷迷糊糊的有智慧通達一切法的性相,然後不迷惑這是很重要的

云何具無礙解辯才之力決了一切甚深義理」:你了解佛法,還要用無礙的辯才講給眾生理解

云何得正念力,憶持一切差別法輪云何得淨趣力,於一切趣普演一切諸法?」這些都是我們所欠缺的。

 

爾時,彌伽告善財言:「善男子!汝已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耶?」善財言:「唯!我已先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這個是強化,讓我們了解菩提心的可貴。這個彌伽長者也不是普通的人,你會來問這些問題,就知道你是很有深度的可是經典裡面描述的很有意思,他故意反問你到底有沒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善財說有啊,我已經發上成佛道、下化眾生的心。彌伽長者馬上從師子座上下來,對著善財童子五體投地頂禮,還以種種金銀華無價寶珠,及種種寶貴的東西來供養。

這也就是告訴我們,我們眾生發一大堆奇奇怪怪的心,有些人想發大財,要有幾億萬的財富,心心念念就是金銀珠寶,這是發貪戀心、執著心。貪財、貪色、貪名、貪吃、貪睡,眾生每天心裡所想的就是財色名食睡,沉迷在五欲當中,世世生生就為五欲勞碌奔波,疲勞一輩子還是不能覺醒。那你善財童子能夠覺醒到五欲只是維持生命的一個條件,不值得這麼全心全意去追求,你發菩提心,上成佛道來度化眾生,這是很難得很難得所以彌伽長者跟善財頂禮供養。

我們要常常檢點自己,你的心在哪方面用心?在哪方面著落?你在五欲方面去用心的話,你跟菩提心就愈來愈遠

有一天一個比丘尼問我:「師父我的心安不下來,我要怎麼辦才好?」我說:「你就多誦經多拜佛多念佛。」「我念佛也念不來,拜佛也拜不來,誦經也誦不下去。我說:「你是出家人出家人的本分事就是誦經念佛拜佛研究,還有什麼可以安心的出家人就是這麼簡單的日子嘛你在經典上多下功夫,多看經多讀經,雖然你不懂,可是你面對的是佛菩薩開示我們修行的方法,你一遍一遍薰習,久而久之就有那個味道。你愈是不去讀經禮佛,你的心就愈亂你以為你忙東忙西,做得很累很累,你的心就能安,那世間人做士農工商的忙得焦頭爛額,他心安了沒有?沒有。

我們出家人應該記得,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你心安住在什麼地方,將來你的成就就在什麼地方。你的心都安住在財色名食睡,那你就煩惱一輩子;這還不打緊,會加上利息,來輩子那個習性會加重。所以我常常講,這輩子要修的第一個就是絕對不能發脾氣你發一次脾氣,那個習性就會加深加倍,愈來愈難斷不管遇到什麼事情,心平氣和去面對,因為習氣一養成,世世生生都會爆發出來

這是講到菩提心的可貴時時記住我是佛門弟子,我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可是想來想去自己一點功夫都沒有,就生慚愧心慚愧心來了,就生精進心,唯有努力精進,我們才能達到上求下化菩提心願。【華嚴經卷六十三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93)

參考:印順導師《青年的佛教》語言學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