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十地品-歡喜地-9集】

2016-12-11-普獻法師-晨間開示

這是講到初地菩薩發十種大願。世間的事情一定會講到動機、目的,就是說凡是一件事情一定要從最初最初的初心來開始作為一個開始一個種子。我們看世間成功的人,大致來說都是能夠堅持。佛菩薩的心路歷程,首先是重視發願,也就是生命有一個座標,然後生生世世就是往這個座標去努力精進。

 

又發大願:願一切世界廣大無量,粗細、亂住、倒住、正住,若入、若行、若去,如帝網差別,十方無量種種不同,智皆明瞭,現前知見;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

 

菩薩的願力要度盡一切眾生,那麼一切眾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有色、無色,眾生出現生命有種種差別,眾生的生存空間也是各各不同。

這個地方講到「粗、細、亂住、倒住、正住」,你看我們這個世界是圓圓的一個地球,那請問住在南極的人他的頭在什麼地方?照理講應該是頭朝下面,可是他還是一樣頭在上面,因為地心引力的關係。這個就叫做倒住,知道嗎?那你住在赤道的地方,應該是橫著嘛。可是我去過新加坡、馬來西亞,他們接近赤道,他們跟我們一樣頭在上面,腳在下面

這是佛眼看一切眾生,各有他的業力,各有他的生命空間。不論飛禽走獸,有形的、無形的,所有這一切眾生都是佛菩薩所關心的、要去度化的對象。

眾生的生命空間各各不同你看我們在空氣當中很舒服,假若把我們丟到水裡,我們不能生存,但是魚離開了水會很痛苦,魚在水中,我們說如魚得水。種菜的師父就知道,你挖了泥土,土裡很多蚯蚓,蚯蚓要埋在地裡面才能夠活。所以眾生的那個業力是很可怕的。

佛經裡面有一個故事:有一個皇帝老是感覺很不快樂,他就說哪一個人能夠讓我感覺很舒服的話,我就黃金賞賜給他。有些人就弄吃的,有些弄穿的,有些弄黃金珠寶來取悅皇帝,他都不高興。後來有一個修道人,他說:皇帝要高興,你要離開皇宮,我帶你到一個地方去,你會很快樂的。好了,就帶到深山裡面,深山裡面有人養牛,牛糞一堆,他說:你在牛糞堆坐一下子,幾分鐘以後你就會很快樂很快樂。

皇帝一輩子都覺得不快樂,錦衣玉食也不快樂,結果他看到那個修道人講話很誠懇,他真的就到牛糞堆裡面一坐,這一下他真的快樂了,他整個人就躺在牛糞裡面,東鑽西鑽的,很痛快

過一下子這個修道人說了他說:「你以前就是牛糞裡面的蟲,好幾世來你都生活在牛糞的世界,那是你的業報。你以前以前做了很多的善事,但是你做了幾件壞事,所以你必須這個惡報受盡,你才能夠去享受以前你所造的善業。你好幾世都在牛糞當中過日子,你習慣那種味道,現在業報盡了,轉生做一個國王,你很不習慣穿這個衣服,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很彆扭,過去的習氣還左右著你。

你看,每一種生命生活在不同的空間、不同的環境,各各自得其樂。眾生的種類繁多,簡直難以去數盡。不過依照目前科技的發達,一年之內就有好幾種動物絕跡、絕種了,每年都有不同的動物消失,我們要看也看不到了,也許要到博物館。這是人類科技發明,忽略了各種不同生命的存在價值。所以佛陀的戒條裡面,第一個就說不可以殺生。所有出現生命在世間的眾生,都有他的生存權利,叫做生權。一切生物,只要有生命的、有活力的,我們講動物,牠跟我們人類是平等平等的。

這是佛經裡面很特別的一種思想,就是第一個戒條:不得殺生。所有生命出現在這個世間,都有他貢獻的地方。舉例來講,泥土裡幸好有細菌去分解、製造營養,樹木才能夠開花結果。我們腸子裡面也需要有某種有益的菌,譬如比菲德氏菌,種種的細菌,我們才能消化吸收。

我們可能會訝異,佛陀怎麼知道這些微細生物的存在,知道眾生的生命型態以及他居住的空間,就告訴我們要尊重一切眾生的生權,然後更進一步說這些眾生的業報受盡時,他也會轉生做人,也能成佛。現在他是一隻螞蟻、一隻蝗蟲、一隻老鼠、一隻貓、一隻狗,這是他的業報過去不好好做人,墮落惡道了,等業報受盡了又轉生為人。就像世間人去殺人放火、謀財害命被關了關了十年二十年後被放出來,叫做自由人。你現在已經是自由了,你如果還關在牢裡就是不自由。

我們造了業就墮落變成地獄餓鬼畜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各種不同的生命來到這個世間。我記得在金門當兵的時候,因為我們是住在山上碉堡,那是一個汽車保養廠,那個廠長很喜歡養狗,養了一隻母狗,後來就生小狗了。小狗排泄髒東西的時候,母狗把它吃掉,我們親眼看到的,很奇怪的事情。我們覺得動物排出東西很髒很臭,可是母狗竟然把小狗的排泄物全部吃掉,牠好像吃寶貝一樣,因為牠的業力就是這樣子。

這個地方告訴我們,菩薩所關心的對象不是僅僅是人類,所有粗細、亂住、倒住、正住、若入、若行、若去,如帝網差別,十方無量種種不同,智皆明瞭,現前知見」。眾生各種不同的生命形態,他的業力怎麼來的,他有現前這個業報身,怎麼去化解這個業報,就是要靠我們的智慧去瞭解。

學佛不是僅僅解決你生命的問題。我們對生命可以說幾輩子來我們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事情:生從何來死從何去。死亡是什麼,死亡的階段又如何,如何從生到死,如何從死到生,這些過程佛經裡面都記載得詳詳細細這些都是要靠我們的智慧才能夠明瞭。

因為你明瞭生命的來龍去脈,你才知道怎麼樣去度化眾生、引導眾生、攝授眾生。這個眾生前輩子做過阿狗阿貓,這輩子我們要怎麼去度化他;這個人以前是殺人魔王,經過幾百世,後來他轉生成為人了,這時候怎麼樣去引導他。這輩子喜歡發脾氣,長相很魁梧的,大致說來前輩子是獅狼虎豹。動不動發脾氣,動不動就是拿刀拿棍,那種凶猛的獸性還在,那這種人怎麼去化解。

所以菩薩不是僅僅說我誦經念佛拜佛就大事已畢,一定要透過戒定慧、聞思修入三摩地以後,你知道眾生生命的來龍去脈,你才能夠引導他走向善的光明的。怎麼樣斷他的煩惱、除他的習氣,這些都是我們必須修學的學分。就是要通達眾生的業力輪迴,這些現象都要清清楚楚

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這是講到我們學佛人不是五分鐘的熱度。從時間上來看,過去我們不談了,從現在念念就是往覺悟的方向走,未來也是往覺悟的方向走,盡未來際,一直到成佛。空間上來講是無限的,你所關心的是無量無邊的眾生,胎卵濕化、四生九有、三塗八難所有眾生。所以學佛人他就是一份使命感讓他努力精進,因為眾生千差萬別,眾生的真的是複雜得很,那一定要有智慧才能去化解。

《華嚴經》一個重要的思想,說世間如果沒有這些眾生來折磨你,讓你去度化的話,你是不能成佛的。「是故菩提屬於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摩訶薩不能成等正覺」。這也就是我們學佛人對人類的一種人生觀,所有一切眾生都是幫助我們成佛的增上緣。你不管他信不信佛,你不管他男女老幼、高低美醜胖瘦,你都不要去管這些,重要的是你要管好你的心,你有沒有悲心普遍平等地去關懷一切眾生,沒有差別。你不會說他是中國人、他是台灣人,我比較喜歡;他是外國人,我看他很討厭;學佛人不能有這種差別觀只要有生命的,都是值得我們關心疼惜然後我們一無所求。就是心胸要大,包涵一切;心胸不大,是難以成佛的。

 

又發大願:願一切國土入一國土,一國土入一切國土,無量佛土普皆清淨,光明眾具以為莊嚴,離一切煩惱,成就清淨道,無量智慧眾生充滿其中,普入廣大諸佛境界,隨眾生心而為示現,皆令歡喜;廣大如法界,究竟如虛空,盡未來際一切劫數無有休息。

 

這一段是講到器世間,就是我們的生存空間、山河大地。

一切國土入一國土,一國土入一切國土暫時用世間的觀念來講好了,現代科技發達,從台灣到阿根廷要三十三個小時,先坐飛機到日本,日本到美國,美國到巴西,巴西再轉到阿根廷,就這樣走走停停又換班機。那你會發現一個問題,有些人從阿根廷、巴西帶很多種子到台灣來種到馬來西亞、印度,有些什麼樹種很好,移到台灣來種。整個世界的交流是很可怕的,舉例來講,你早上一起來泡咖啡、沖麥片,然後加牛奶、巧克力,這些都是其他國家所養的牛、所種的植物,你在這邊吃,到底你是什麼地方的人?我們吃的東西,有從北歐丹麥進口的,有從英國德國進口的,有從美國進口的,有從印度進口的,這就是世間科技的進步,讓我們能夠吃世界各地的特產。

所以現在有一個名詞叫做「世界村」整個世界透過科技隨時大家都能夠互相理解關心,譬如說哪一個地方發生火災,哪一個地方發生地震,幾分鐘以後我們這邊就可以看到了,或是空中拍的、地上攝影的,透過科技馬上可以看到。所以科技的發明縮短了人跟人之間的距離現代的網路資訊太多太複雜了,人跟人之間變成沒有什麼隱私權,這是未來社會的情形

佛法為什麼會講這個?主要是說,世界的一切是災難或是祥和,跟我們的心念有關係。我的心念善的多,我個人的身心會健康大家的心念都是正面的、積極的,這個世界就平安。所以,世界的一切災難跟我關係,我生活在這個世界,世界就是我,我就是這個世界。因為我的內心裡面充滿了貪愛瞋恨愚痴,這就是造成世界的不平安,多災多難

世間有水災,水從哪裡來?一直研究研究,佛經裡面說水就是從我們的貪心,叫做貪欲水。世間為什麼有大火?因為我們有瞋恨心,瞋恨火。世間為什麼有風?你說高氣壓低氣壓,是氣流流動,那為什麼會流動?佛經裡面歸納於我們的心愚癡,無明風。然後地是堅固的,我們罵人家狼心如鐵,我們擁有一顆冷漠的心,你看到別人會餓死,你都無動於衷,那種冷漠

所以世間的這些災難,依佛法來講,都是我們人心的總集合以後所呈現的現象。這個世界是祥和呢?是戰爭呢?是多災多難呢?是瘟疫呢?它的源頭就是人類的內心深處含藏著許許多多的貪愛、瞋恨、愚痴、無明煩惱,那就是宇宙動力的本源。所以說,宇宙事就是我份內事,我份內事就是宇宙事,我跟宇宙、我跟全人類,這一切非一非異,既不是一個又不是差別,而是息息相關,這是佛法的一種宇宙觀、生命觀。

人活在世界上,在所有生命當中以人的這種生命最為尊貴。我們在人道當中,我們懂得思考,我們能看能聽,能夠見聞覺知,對過去所學的記得清清楚楚,對未來的事情你可以推測預防。就是人類擁有一顆靈明覺知的心性,這是最值得慶幸的,但是我們往往迷失自己的心性,在物欲當中迷失了自己。那我們學佛的人要怎麼辦呢?「無量佛土普皆清淨,光明眾具以為莊嚴」。

這是講到器世間。器世間是我們眾生的身口意行為的結集以後所產生的現象,每一個人都是世間災難的元凶之一。那麼為了攝化眾生,我們必須用環境來改善人心,因為良好的環境會塑造成一種良好的人格舉例來講,家庭裡面父母能夠和和氣氣的,孩子在這種祥和和樂的環境裡面,這個孩子心理都是正常的如果家庭裡面父母親經常吵架打架,孩子從小就是養成很恐怖的觀念思想,到社會上就容易做壞事了。所以佛法很重視環境,透過美好的環境能夠塑造出一種完美的人格,因此佛經裡面才有淨土的思想,這是大乘菩薩的特色。

大乘佛教的特色就是很重視環境,除了淨化自己的身心,還重視到環境的淨化莊嚴。如果我們僅僅淨化自己的身心,這是不夠圓滿。所以這個地方一再強調,願一切國土入一國土,一國土入一切國土,無量佛土普皆清淨,光明眾具以為莊嚴。

我再舉個例子,《維摩詰經》裡面就講到這個問題。有弟子懷疑說:釋迦牟尼佛,你看你在這個娑婆世界到處是牛糞,到處很髒很髒,是不是你修行的功夫不夠、福報不夠,你招感的世界是這麼髒這麼亂?你看有人問佛這個問題。這時候地神說:你們這個俗眼在同一個世界當中,佛陀的世界是清淨莊嚴的,因為你們的業報是這樣子,你們看到的就是這樣子,但是以佛來看這個世界,是七寶金銀琉璃種種嚴淨的世界。於是地神就顯神通了。他說:你們好好看,釋迦牟尼佛所看到的世界,跟我們看到的世界不一樣。地神就用手去碰地,一碰地的時候,所有在座的幾千個出家在家的,一看怎麼這個世界變了呢?怎麼變得這麼莊嚴?

所以,同一個世界裡,你的心念不同,你的IQ不同,你的EQ也不同,你看到的世界真的是大不相同。同一個世界有千千萬萬不同的觀念一切都是我們的心去顯現。境由心現境界是你的心念去變化出來的。你今天中獎很高興,你看到每一個人都是很歡喜;你今天生病了,愁容滿面,你看到的世界就是愁容痛苦的世界。就是說,我們的心念時時變化出我們生命的空間,境由心現。

佛經說萬法唯心,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可以改變我們的心境、想法、態度,這個世界是隨著我們的心去創造的。「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意思不是說你的心可以製造出一切,而是說世間的一切美醜好壞是你的心去決定,給予一個價值判斷。如果我們時時保有這分佛心、菩薩心,我們看到的人事物都是莊嚴的、善良的、光明的。佛經裡面一再強調,我跟世界、我跟眾生、我跟我自己,當下我這一念心迷了,我看到這個世界是齷齪的世界;這一念心是覺的、覺悟的,我看到的世界就是清淨莊嚴的世界。差之毫釐失之千里,意思是這樣子。

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人類共同的身口意業的一種投影。世界一切災難,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元凶之一。世界的祥和,也都是大家的善念集合所展現的現象。所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們不是單單淨化自己的身心就可以了,無量無邊的眾生都是值得我們來關心普照,學佛人的心胸要有這麼大。盡虛空遍法界都是菩薩心內的一種使命感,要在六道中陪著公子讀書,要陪眾生走向善的光明這是學佛人一個很積極很樂觀的態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