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化與昇華-2

2005年於高雄文化中心【生命教育系列講座】第三講 共五小時
主講:普獻法師

上一節我們談到修行的「方向」問題,這跟一般講的有一點距離。一般修學佛法的話,認為說我念多少經、拜多少懺、放多少生,可以消多少業障;或者是說我誦什麼經就能夠開悟,我一打坐就可能明心見性、見性成佛。

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一個正確的方向,就是時時刻刻隨時隨地都是去注意自己的身體動作無論行住坐臥,時時保持醒覺覺知自己身體的動作姿勢,這是循身觀

第二個是注意我們的感覺,身體上會產生反應,有各種痠痛麻癢的感受,譬如你坐久了很累,站一站很舒服。這種感覺痠痛麻癢,如果再細分的話,痠是怎樣痠?是很痠還是微痠?痛是怎樣的痛?是長痛還是短痛?是鈍痛還是刺痛?我們的身體不斷地發出許許多多的訊號(感覺),我收到訊號了,我瞭解了。 這是循受觀

第三,我的內心是往外攀緣?還是往內去想?這個心是貪心?瞋恨心?嫉妒心?還是歡喜心?心理的狀態如何,我瞭解;產生心念的時候,我瞭解這是循心觀。

第四,「內法、外法、內外法,循法觀」,法是指我們心靈的內涵——善心所、惡心所。內心裡面所起的這些善惡,我接收到了,我瞭解了。

每當我們的身心放出訊號,而我們不知道、不能覺察,那一剎那叫做無明。我們生理心理所放出的訊號,我們迷迷糊糊的,就叫做無明。

對於我們生理放出的訊號,譬如痠痛麻癢的感覺,我們都採取習性的反應——好的感覺感受,一定馬上產生貪愛執著,愈多愈好,這是增長貪心;不好的感覺感受,我們必定會產生瞋恨打擊排斥。貪愛是向心力,瞋恨是離心力,我們的內心就是被這兩股力量糾纏、產生漩渦,就不能「飛越杜鵑窩」。

你看多麼悲哀,我們就是被這個「感覺」左右了。剛才講到愛滋病、癌症、吸毒,也就是在感覺上迷惑了。我們對好的感覺會希望保持愈久愈好、愈多愈好,最後就愈陷愈深;對不好的感覺,我們急著想把它排斥打擊,離我愈遠愈好,要不然就同歸於盡,這種極端很可怕!

當感覺產生的時候,我們不是去壓抑它,也不是去放縱它。如果用壓抑的方法,這個貪愛瞋恨的種子就會埋藏在我們內心深處。但也不是去放縱它,放縱的話,必定會傷己傷人。

千生萬世以來,我們就是被這個感覺迷惑了,這輩子千萬不要再被感覺矇騙。舉例來講,我們貪口腹之欲,其實不過就是口舌三寸的快感而已,但我們就貪吃各種山珍海味,什麼稀奇動物都拿來吃。只是口舌間那一剎那的感覺,吞進去以後,再嘔出來給你,你看都不敢看。所以說,我們是被感覺矇騙了!

那修行的方法很簡單——感覺產生,知道;感覺變化,知道;感覺消滅,知道——這就是修行。沒有宗教儀式,也用不著你去祭拜什麼,只是對自我身心當下的如實相去理解,這就是循受觀。受,是隨時都會產生的。只要你有這個生理,它都會產生感受;只要你有念頭,感受是不斷的產生。有念頭、有感受不斷產生,你就可以不斷的修行,那就是正知、正念。

所以,對自己的心理狀態、生理狀態,這一切一切我們都能夠清清楚楚,那就是修行的大方向,就可以除世間貪憂。

接著看《巴利藏-長部-22-大念處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拘樓國劍磨瑟曇城中。爾時,佛呼諸比丘:諸比丘!諸比丘應諾:世尊!
世尊如此開示:諸比丘!此是使眾生清淨,超越愁悲,滅除苦憂,成就正道,體證涅槃之唯一道路,此即四念處。
四者何耶?於此,諸比丘!
比丘安住於身,循身觀察,熱誠、正知、正念,捨離對世間的貪欲與憂惱。
安住於受,隨觀感受,熱誠、正知、正念,捨離對世間的貪欲與憂惱。
安住於心,隨觀心識,熱誠、正知、正念,捨離對世間的貪欲與憂惱。安住於法,隨觀諸法,熱誠、正知、正念,捨離對世間的貪欲與憂惱。

這一段是後代人用白話文去寫的,原文不是這樣子。這個內容跟剛才的內容大致相同剛才說「除世間貪憂」,這裡講「捨離對世間的貪欲與憂惱」,內容一樣。最重要是剛才說「勤勇念知」,這裡說「熱誠、正知、正念」。

你們會說:「師父,您告訴我們瞭解身心當下如實相就可以遠離貪憂,可是我也這樣做,怎麼沒效果?」那是因為你只做幾分鐘而已,時間太短了所以經文說:要「熱誠、正知、正念」,要「勤勇念知」,也就是要精進時時刻刻隨時隨地養成這個習慣,瞭解自己的生理心理當下的實際狀況。不斷地要用正知跟正念來提起觀察的力量,去對自己身心狀況如實的理解,不是用想像,也不是你去臆測。

有些道場內會貼骷髏圖、或是放很多白色骨頭,你們看過嗎?那個要用想像的。這個地方所講的不是用想像,而是你現在身體上有什麼反應,你知道、你瞭解,就這麼簡單。身心發出的訊號,我接收到它,但是我不反應,我只是瞭解我身心當下有這個現象;就這麼簡單的方法,這是修行的大方向。

經文說:佛是在拘樓國劍磨瑟曇城的時候,就呼喊一聲:諸比丘!讓大眾警覺一下子。諸比丘回應說:世尊!這時候世尊就開示了。世尊說:能讓我們眾生清淨,超越所有愁悲,滅除所有苦憂,成就正道,體證涅槃,這唯一的道路就是四念處。

順便跟各位報告,釋迦牟尼佛要離開世間的時候,阿難尊者問了四個重要的問題:一、佛陀離開世間後,以戒為師;二、對調皮搗蛋的比丘默擯;三、經典安「如是我聞」;四、怎樣安心立命?怎樣修道?就是修四念處。佛陀臨終交待這麼重要的事,現在我們卻都忘得一乾二淨,也不知道按照這個方法去修去學,所以叫做末法時代。

因為佛陀的正法我們忘記了,就叫做末法;此外,我們把財色名食睡擺在生命最重要位置,最末後才是對法的修學,這也叫做末法。

佛陀說:要使我們的身心安定祥和、寧靜喜悅,唯一的方法就是四念處,也就是要對自己的身心下功夫。

世間人也對自己的身心下功夫!我們怎麼下功夫?要吃好穿好用好,要抹什麼膏才漂亮,要吃什麼補藥才會長生不老,我們也下很多功夫啊要用什麼運動器材,一組幾萬塊,買來丟在那邊染灰塵。我們眾生也很注意這個身心啊!但是佛陀不要我們花錢,他教導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修的一個方法,就是觀察自己身心當下的如實相。

佛陀說:如果比丘能夠安住在身,循身去觀察;安住在心,隨時觀察心識;安住於受,隨觀感受;安住在法,隨觀諸法;然後熱誠、正知、正念。很重要的是「熱誠」。你對這個法門,你當作若有若無,有也好、沒有也好,臺灣話叫「加減修」,那不行的。要持續的,隨時隨地都可以修。按照這樣去修的話,就能夠捨離世間的種種貪欲跟憂惱。貪欲是產生憂惱的因貪多,惑業就多,苦惱就多。

 

  1. 三、修學方法

 

 

《楞嚴經》卷四:
孫陀羅難陀,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初出家,從佛入道,雖具戒律,於三摩地,心常散動,未獲無漏。世尊教我及拘絺羅,觀鼻端白。
我初諦觀,經三七日,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身心內明,圓洞世界,遍成虛淨,猶如琉璃,煙相漸銷,鼻息成白,心開漏盡,諸出入息,化為光明,照十方界,得阿羅漢。

講到修學的方法,我想舉《楞嚴經》第四卷,是孫陀羅難陀本身修的方法。

他說:我初出家的時候,從佛入道,雖然具戒律了,以三摩地修禪定,但是心常散動,未獲無漏。那麼世尊教我及俱絺羅,觀鼻端白。也就是靜坐下來,觀察鼻端「人中」的地方,因為人中之處不斷有氣息進進出出。他只是很簡單的注意鼻端,這裡好像一個管制站,從「人中」這個管制站,知道出息、知道入息。

見鼻中氣,出入如煙」,觀久了,突然間發現氣息好像煙囪冒出來的白煙。天主教遴選教宗,教堂不是以冒白煙來告知外界,他選出教宗了;若冒黑煙,就是尚無未遴選出來。我們這個鼻孔也冒白煙,不會冒黑的啦。

在我靜坐的過程,沒有白煙,也沒有黑煙,我只知道有氣息在這邊入出而已,沒有出入如煙。各人感覺不同,我們不要特意去想像有煙,只是入息知道入息,出息知道出息,這樣就夠了。

你這麼一打坐,注意力放在人中,你會發現到這個地方會痠啦、痛啦、麻啦、癢啦,或者是覺察冷熱溫度的不同。我們吸進的是冷空氣,吐出來是熱空氣,這個冷熱差別很大。每一個人感覺不同,那我們都不管它,只是瞭解有這麼個現象就好了。

再舉《楞嚴經》卷五,這是二十五圓通裡面的一個尊者,叫周利槃陀伽。

周利槃特伽,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我闕誦持,無多聞性。最初值佛,聞法出家,
憶持如來一句伽陀,於一百日,得前遺後,得後遺前。
佛愍我愚,教我安居,調出入息。
我時觀息,微細窮盡,生住異滅,諸行剎那。
其心豁然,得大無礙,乃至漏盡,成阿羅漢。

「周利槃陀伽」就翻譯為「小路邊生」。他的名字很奇怪。據說他的母親一懷孕生孩子,孩子一生下來就死掉了。這戶人家很有錢,心想怎麼辦呢?家裡的孩子一生下來就死。就去請教隔壁一個老阿婆,阿婆說:「將來你太太要生的時候,你告訴我,我來想辦法解決。」

有一天,他的太太準備要生了,請阿婆趕過去。這個阿婆是皈依三寶、佛的弟子,她說:「孩子生下來的時候,你用最好最柔軟的布包起來交給我。」然後阿婆就帶著佣人,就走到大馬路邊。因為當時印度很多修道的人,每一個修道人經過的時候,阿婆就跪下來,抱著那孩子,替孩子來皈依三寶、懺悔業障。整天就在大馬路邊這麼跪求,結果一天下來,這個孩子活下來了,沒有死。哇,主人很高興。這個孩子養大以後,據說很聰明。

後來,太太又懷孕了。他又怕這個孩子死掉,又去找阿婆。阿婆說:「好啊。你用最好布料把嬰孩包起來。」但是這次老阿婆沒有親自出門,就叫女佣抱嬰兒到路邊,依照上次的方法,見到出家修道人就跪下來,說「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懺悔業障……」結果那個佣人懶得多走幾步路,走到小馬路旁,大概有樹蔭比較涼快,就在小馬路旁等,終於有出家修道人經過,他就跪下來皈依懺悔。這個孩子也活過來了。

女傭抱回孩子的時候,主人問她有沒有抱到大馬路邊?女傭老實說:「沒有。我就在小馬路邊,比較涼快。但是他也照樣可以活啊!」主人說:「那就把他取名叫『周利槃陀伽』。」意思是小路邊生。

據說:周利槃陀伽頭腦很笨,後來他的財產慢慢都花光了,他就跑去找他哥哥。他哥哥已經出家了,哥哥教他修行,怎麼教都教不來,就說:「你回去吧,你不要出家。」他說:「父母都死了,財產也沒了,我整天乞討很可憐耶,你就可憐我,讓我出家吧!」哥哥說:「不行!你連一句話都背不起來,你怎麼出家?你會丟盡出家人的臉。」

周利槃陀伽一直哭,剛好釋迦牟尼佛回來,他聽到有人哭,問說是誰在哭,旁人說是周利槃陀伽在哭,他哥哥不讓他出家。佛用禪定神通一看,這個人有善根,是因為前輩子的一種業力,所以他沒有記性,只要好好教他,還是可以的。於是釋迦牟尼佛說:「沒關係,這個孩子可以剃度出家。」剃度出家以後,世尊就教他掃地,教他念「掃地、掃地、掃心地」。念了老半天,他終於會念了。他每天掃地,一面念「掃地、掃心地」,掃除心地的無明,結果他開悟了。

我為什麼特別舉這個例子?就是要加強各位的信心。各位的IQ都比他高,你們不但會念「掃地、掃心地」,還會念ABCD。連「掃地」兩個字都念不來的人,尚且可以開悟,那我們有沒有機會啊?有沒有?你們聲音太小了。有!我們有機會。這麼一個愚笨的人都可以開悟證阿羅漢,我們只要方向對、方法對,我們絕對有希望,知道嗎?

我特別舉這個例子讓各位瞭解:這個法門是釋迦牟尼佛留給我們全人類最大的福音,它沒有宗教儀式,不用你去祭拜,也不用你去花錢,只要你有正知正念、勤勇念知、熱誠、正知、正念,隨時隨地注意自己身心的當下如實相,我們就可以去淨化昇華自己的身心,使我們的人格愈來愈健全愈圓滿。我舉這個例子的目的在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