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自覺與莊嚴

普獻法師//講述 二OOO年於臺中

  1. 參、生命的升沉與流轉

    1. 一、愛染妄情淪墜之因

 

接著講到,單單約我們人類而言,生命如何升沉與流轉。

 

眾生實本真淨,因彼妄見,有妄習生,因此分開,內分外分。阿難!內分即是眾生分內,因諸愛染,發起妄情,情積不休,能生愛水。是故眾生,心憶珍羞,口中水出;心憶前人,或憐或恨,目中淚盈;貪求財寶,心發愛涎,舉體光潤;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阿難!諸愛離別,流結是同,潤濕不生,自然從墜,此名內分。

 

以現代名詞來講,「內分」就是感情的執著。

這一段是說明:眾生因顛倒妄想的習氣執著,而發生愛染之情、感情的執著,成為生死的根本。內分能生愛水,潤業、潤生,因而輪迴不斷。

人有感情情欲,在生理上自然就出現分泌腺的結構,例如淚腺、胃腺、唾液腺、生殖腺、內分泌荷爾蒙,這些分泌腺,隨著感情的起伏而分泌種種液體,這些分泌液稱為「愛水」。你看,人在高興的時候,笑得眼淚鼻涕直流;傷心哭泣的時候,淚水像決堤的黃河,掉個不停;嘴巴碰到食物,胃酸馬上開始分泌;說到梅子,馬上分泌唾液口水。

人體的許多分泌液,會指揮操控人類的身心變化。比如,當你站在高樓上或懸崖邊,或被一隻惡狗追趕,由於恐懼而腿酸腳軟,身體馬上分泌腎上腺素,收縮血管、提升血壓、加速心跳、擴張瞳孔、緊繃肌肉,以便應付即將發生的危險。想到股票拉長紅、漲停板,馬上精神百倍、容光煥發,走路都會飛。男女之間產生愛意時,會分泌一種味道吸引對方,也會從生殖腺分泌出粘液,身體也產生種種變化。這就是人之所以不能飛升的理由。

換句話說人為了情欲的執著,因喜歡而投合所愛、迎合對方,為對方犧牲一切而不顧後果,又因憤怒而侵所愛,愛不到則跟對方過不去,把對方毀掉,更因亡失所愛而哀傷不止。所以身體變得很笨重,飛升不起來。這是屬於「內分」。 

    1. 二、欣欲勝境超越之因

阿難!外分即是眾生分外,因諸渴仰,發明虛想,想積不休,能生勝氣。是故眾生,心持禁戒,舉身輕清;心持咒印,顧盼雄毅;心欲生天,夢想飛舉;心存佛國,聖境冥現;事善知識,自輕身命。阿難!諸想雖別,輕舉是同,飛動不沈,自然超越,此名外分。

 

以現代名詞來說,「外分」是指理性、理智,也就是思想的進化、或者是希聖希賢的心理。依佛經所講,外分依然在三界內,感人天果報。

由於我們總是不滿意現實人生當中的矛盾衝突、人際困擾,所以想「法古今完人」、「養天地正氣」,也就是希聖希賢,對那些有德學、守節操的賢者,產生效法的心理。希聖希賢的心理,是追求完美,達成人性的昇華、生命的淨化過程的動力,也是人類文明之一。如果朝這方面理性去發展,他的生命就是在發光。

用一個較拙笨的方法來形容,人類看到鳥會飛,為了學鳥飛,就演化成飛機。所以過去的飛機,先做兩個翅膀,用手拉著,使它飛起來。起先看到鳥飛、自由自在,我們也動個念頭:假如我們像鳥多好啊!所以最初的飛機是做成兩個寬寬的機翼,像翅膀。你去看飛機的有關資料、發明飛機的歷史,最初的飛機就像鳥的形狀,慢慢改成滑翔機,後來又經過許多改革,才變成現代這種安全舒適的噴射機、超音速的飛機。

因為人類有飛升的心理,自然就為達成飛升理想而投注心力,因而有種種飛升產品的發明,幫助我們滿足飛升的欲求所謂「夢想成真」,一點也不假呀!如果善用這份心力於修學,成就可期。 

    1. 三、情感理智左右升墜

      1. (一)福慧雙修則生淨土

阿難!一切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命終時,未捨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

 

一個有宗教信仰的人,例如專念阿彌陀佛的人,時時刻刻、思思念念,只希望自己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臨終時,真的就會見到西方三聖來接引。真的有這麼一回事,不能否認這個現象因為他經常觀想阿彌陀佛,對世間的一切看得很淡,他認為今生最重要的是:這生結束以後,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憑著這一個「想」——淨願,就可以讓他飛升佛國淨土出現某種理想的生命形態

一個人如果每天執著在欲望上,包括物質、飲食、男女、玩樂,他的生命層次就往下降。所以今後的整個世界,人類生命的落差將愈來愈大。為什麼?因為科學進步,發明了很多生活輔助品,極為方便省力,加上工商業的發達,運氣好的話,短期內就可以發大財,一輩子吃穿不愁;又有些人四、五十歲就退休了,按月領退休金,一輩子生活無憂。問題是:在豐盛的物質生活之外,剩下的多餘時間,怎麼辦?有錢又有閒,日子太無聊了,有些人就往物欲方面求刺激,吃喝嫖賭玩樂,自虐欺人,造成種種悲劇。相反地,有些人肯利用時間充電,隨時留意新資訊,吸收新知識技術,淡化物質欲望,生命品質將不斷提升。

從經濟上來看,人類的貧富差距將越來越大愈有錢的人,有愈多的資本可賺更多的錢貧窮的人很難翻身,無殼蝸牛一屋難求。

生為現代人,因為科技的發達,懂得利用時間的人,有許多機會充實自己,學到很多新知識,藉著電腦網路,不出門就可以吸收到各種資訊。但是問題又來了,太多的資訊,品質不一,如果不加以過濾,往往夾雜著種種傷害心靈的內容。

生在這個時代,若要活得很快樂,除了必須隨時接受新的資訊,更要懂得去解讀它、吸收它,將它融化在人生的歷練之中,再發送出去反哺社會,這才是真正的新新人類。一天不讀書、不接受新訊息,就和這時代脫節代溝,就不是新新人類了。

「新新人類」的正確定義是:能夠隨時接收、消化新的訊息,並能正確的應對世間一切人事物。可惜,很多人誤以為標新立異、特立獨行尋求刺激為樂,用新新人類為藉口,肆無忌憚的消耗時間、浪費時間、傷害健康、製造煩惱,這是非常可惜的。

這裡講的「外分」,是指一個人真正的需要」。其實,維持生命基本需求的東西並不多。請問各位:你一天吃幾碗飯?一兩碗飯就夠了嘛,了不起四、五碗不過,許多人怕胖,為了塑身而不敢多吃。你去查衛生署發佈的「國人營養需要」資料,每個人每天需求的最基本營養,其實遠低於現代人每天吃喝的。現代人都吃太多而且吃得不當。真正該吃的不吃,不該吃的卻拼命吃。房子要裝潢幾百萬才能住嗎?也不一定嘛我現在住在臺南龍音寺大殿和寮房都是鐵皮房子,也住得很舒服啊!

真正研究起來,我們生命「需求」的並不多,但是我們的追求、欲求卻是無窮的。我們總是擔心老的時候會不夠用擔心明天會不夠用,希望擁有更好更多的保障。買了房子,發現空空洞洞的,好像不對勁,必須再買些傢俱;東西用了三、五年,好像趕不上流行了,再換一套新的氣派一點。我們獅頭山元光寺、以及臺南祥龍山龍音寺,所有傢俱都是撿來的,我不怕你們「見笑」,也不覺得丟臉,那些傢俱都是一些餐廳不要的、信徒不要的也不錯刷洗一番,依舊好用得很,省得花錢買新的現代人生活富裕,傢俱用了三、五年就汰舊換新,跟著流行什麼義大利型的、歐洲型、美國型沒有它,並不影響生命品質這是貪婪的欲求而不是真正的需求。

人類就因為貪心,而陷入物欲當中,淪為欲望的奴隸欲奴,欲念一動,就為了要付諸實現而奔波忙碌痛苦。沒錯,物質的流通,造成社會經濟繁榮、科技發展,也改善了生活的便利但是你要知道:世間能源有限,我們的生命更是有限,把我們最珍貴的生命,花在追求無限的物欲上面,還要時時擔心失去它,最後兩腿一伸,什麼都帶不走,代價未免太昂貴啦!我們原想用好的物質來維持生命,使生活過得自在一點,但是卻由於欲望無窮,欲海難填,往往適得其反。

這是談到「內分」與「外分」,前者是往感情及欲望去發展,後者是朝思想的淨化去發展,結果則有天壤之別。這是值得現代人深思的問題。你要經常提醒自己:維持生命所需並不多!這樣,可以讓自己免於陷入欲海之中難以自拔。

請問你們有幾套衣服?不只三、四十套吧。我們出家人,照規定只能有三衣,我看我不只三衣,冬天的、夏天的,短衫、長衫、內衣,全部加一加,大概也有二、三十套。這個信徒說我做件長衫供養你,那個信徒也說我做套衣服給你,還不准拒絕。有時候信徒說:「我以前買給你的那套衣服,怎麼都沒穿?另一個信徒也問:「你怎麼老是穿這套?其實對我而言,穿這件或穿那件都一樣嘛。信徒這麼誠意,這個做衣服、那個也送衣服,讓我們出家人很容易犯戒。佛制僧眾只能有三套衣服,可是我們都十幾套長短衫,穿個十幾、二十年都不破不爛,所以拜託各位不要再送我衣服了。

現代人資訊多、趕流行,拼命買很多套衣服、很多雙鞋子。其實,衣服只是用來避寒遮羞而已,鞋子只是用來保護足部、便於步行舒適最重要,但是卻因為欲望難禁,被流行牽著走,也因此付出很大的代價。為了讓生活舒適點,必須賺許多的錢,又為了跟上流行,必須花費更多的金錢,因此,人就變成賺錢的機器、消費的機器。這是說到「內分」,人類陷在欲望及感情的執著之中。

修行人對衣食住行的要求與前面不同,能知足常樂,只求維持基本的物質水準,而把其餘時間精力投資在精神領域上——喜歡讀聖賢書,抽出時間打打坐想想人生的問題,探討生命的意義價值,懂得盡責任義務,願意分享及回饋。這種注重精神層次的人,活著的時候可超越許多煩惱,離開人間時必飛升而不下沈。

所謂飛升並不一定生到天上或極樂世界,而是一種生命層次的超越除了可能生到淨土外,也可能因為同類相求、同心相應、意趣相投而投胎到好的家庭,得到有思想的好父母,遇到好的朋友,得到善知識的提攜。如果你的一生都向情欲貪欲發展,死後必投胎到父母為物欲苦惱的家庭,要不然就生在只重物質而不重倫理道德的世界中。

目前這個社會,往往只是教導人們怎麼賺更多的錢、如何得到更好的享受,如何在名位上爭一席之地,這是一種連動物都不如的教育。幸好,還是有不少頭惱清醒的人去研究這方面的問題:人的一生,除了名位、物質、飲食、男女以外,難道沒有其他的目的了嗎?各位應該也是不甘心這樣平凡過一生的人之一,所以才會利用這兩天時間來到這裡共同研究生命的問題。

一切眾生都貪生而怕死,所謂「生則順習,死則逆習」,一切善業、惡業,就在剛死剛生之間,隨著感情與理智比例的輕重,感果而現出不同的生命形態。

(下一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