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悟關鍵---大般若經法性品--7

普獻法師講述  20191104 桃園平鎮湧光寺佛七 

雖行布施而無所捨,雖持淨戒而離戒相,雖修安忍而心無盡,
雖修精進而離其相,雖修靜慮而無所寂,雖修般若而無所緣。
 

這個是佛陀告訴我們生命的一個座標。我們從煩煩惱惱的此岸——生不知來,死不知去,迷迷糊糊一天過一天、一年又一年,最後老了、病了,忽然覺得這一生當中茫茫不知所終,所以佛陀講出人生的實相:苦空無常。那我們怎麼去解決這些問題?經典告訴我們,必須修學六種波羅蜜。

 

      1. 行布施而無所捨

六種波羅蜜,第一個是行布施,一般講財施、種種物質方面。如果我們擁有很多很多,這輩子吃不到、用不到的東西,趕快跟眾生結緣,這是外財施。除了物質上的布施,我們還用內財施——有人跌倒了,我布施我的力量,拉他一把;有車子不能動了,我們幫他推一下。

當然我們無法像佛菩薩,你要心臟我挖心臟給你,你要肝臟我挖肝臟給你,我們做不到,那是大菩薩。但是,任何人我們見面了,笑容可掬的面對,也是一種布施;親切待人,也是布施。還有語言上的布施——別人在痛苦中,你的安慰讓他生命得到安定,這也是布施。所以我們講布施,不是說要很有錢、很多的物質,隨時隨地你存一個善念,只要能夠使對方減輕痛苦、遠離煩惱,都算是布施。隨時都可以布施!

我們研究一下:佛為什麼告訴我們第一個要修布施呢?因為你修布施的話,生生世世你衣食無缺。很多不好的事情都是因為貧窮引發的,所謂飢寒起盜心,本來你不是這麼壞的,但是又餓又冷,你動惡念了。所以,布施可以減少我們做壞事的機會。

我們看當今世界上的有錢人,像比爾蓋茲、巴菲特、郭台銘,依佛法來看,這些都是前輩子做了許許多多的善事。這輩子的福分,跟上輩子所修的福有絕對關係。

佛門有一個公案,我看了覺得很有意思。隋朝有一個法慶法師,山上有一個平台,他就發願要造一尊佛像。可是有那個願心,福報不具足,佛像造了一半就沒錢了,他突然生一場病死了。他死後三天,隔鄰一個寺廟的出家人也生病了,晚上睡覺忽然夢見到地獄裡面,他就看到那個造佛像的比丘站在閻羅王面前,愁容滿面的。不久,又看到那尊殘缺不全的佛像走過來,閻羅王一看到佛來了,趕快下座頂禮膜拜。「佛陀!你來做什麼?」

佛說:「我的弟子發願要造佛像,他的福報不夠,你讓他回去好好修補這個佛像吧!」

閻羅王就說:「好,查查看他的生死簿。」下面的人就報告他的壽年未到,只是他沒有福報了,他沒有吃五穀的福報,他所有的福都吃盡了。」一個人會死亡,就是壽盡、福盡,業障現前,你該走了,你怎麼躲都躲不過。那個比丘是福盡了,壽還有。

閰羅王怎麼講呢?「那就讓他回去吧!不要吃五穀米飯,叫他吃荷葉。」

這是隔鄰寺廟的出家人,他晚上夢到地獄裡面看到的一幕。結果,這個死了三天的法慶法師突然活過來了,醒過來以後他每天吃什麼?飯吃不下去,他就到處找荷葉,每天就吃荷葉,吃得很高興,體力也不錯。幾年下來,把佛像造好了,他的願滿了,走了。

如果你前輩子做了很多善事,造橋鋪路啦、印贈善書啦、布施財物啦,尤其是救濟那些窮困的人,很自然的,你這輩子是錢來找你。所以,能夠布施的趕快布施出去。

有一個信徒要我去他家看看風水,他說這幾年很不順。請問什麼叫做風水?「風」就是空氣,空氣好,身體就會健康。「水」是指水質,水質好,少病少惱。佛家講的風水在哪裡?在心啊!心地善良,心存善念,你招感的地方就變成寶地了。如果心存惡念,即使給你一個很好的地理風水,也不行。真正的風水是在心地,你說的每一句話、你做的每一件事,都合乎情、理、法,福報自然源源不斷。

我去到他家,三層樓房一層一層的看了。他就住一樓、二樓,三樓堆滿了傢俱,他說這是以前折舊房子時留下來的。我說:「那你還用不用呢?」他說不用了,留著是以備不時之需,也許有時候會用到。我問:放幾年了?他說放十幾年了。

我說:「你這房子裡面堆滿東西又不用,三樓完全沒有人住,人氣不旺,誰來住?陰界眾生住。趕快把這些可用的桌椅傢俱布施出去。」後來他也很聽話,把三樓清乾淨。我說:「那邊可以放點書,改成書房,你可以在那邊陪孩子讀書,不要一天到晚看電視。」

想想看,一個人如果連手機、遙控器都捨不得,智慧會增長嗎?這些都捨不掉,你的知識就停止了。古人說「讀書為樂」,尤其經書,那是佛陀修行的結晶、佛的心路歷程,你看了以後會開智慧。

台北有一個張老師,他想都市裡面很熱,就常常利用假日到山上去走走。有一次到山上了,山上有涼亭,就在涼亭讀《地藏經》。讀一半的時候,忽然下大雨了,趕緊抱著經典就下山。事隔幾天,有一個晚上他作夢夢到:一大群鬼在商量該派誰去講,結果就推選一個身材比較高大的鬼。這個鬼王說:「老師!前幾天你去山上誦地藏經,我們聽了法喜充滿,可是突然下大雨,你沒有念完就走了。我們等你來誦下半部,左等右等,就是不見你來完成。拜託!拜託!請你找個時間。」一部《地藏經》要誦多久?一個人專心念的話,大概要五十分鐘。

老師作了這個怪夢,心想:「我去山上念地藏經,我都沒有告訴人,你們這些鬼神竟都知道!」好吧,就抽一個時間去,把沒念完的經文念完。沒想到那天晚上睡覺又夢到那個鬼王,說:「我今天特別來感謝你,你終於把整部地藏經念完,我們得到解脫了。我們跪在那邊聽你念經,我們一個一個開悟解脫了,隨著各人的業緣,生天的生天,或者到西方極樂世界。」

我們平時誦經念佛持咒,我們也可以迴向累世累劫的父母、歷代宗親、冤親眷屬。你不要說我只念一念讓我自己成佛就好,其它我都不管了。我們要有慈悲的心、布施的心,隨時隨地你所做的一切都可以跟眾生結緣。念阿彌陀佛,或者持大悲咒、往生咒、六字大明咒都可以,隨時都可以跟眾生結緣。

這是講到布施,一個是以財布施,一個是以法來布施(法施),還有一個無畏施。

我在洛杉磯的時候,幾個美國弟子看到路邊有人打架,一個身體矮小的人被一個很高大的人揍了。他想:「我們聽師父說布施,要讓眾生遠離恐怖。」所以幾個年輕人就圍過去,把那個大傢伙揍一頓。結果大傢伙又去找人來,又把他們揍了一頓。他說:「師父!為什麼我們布施了,卻得到不好的報應?我們布施力量了,結果我們被揍了。」我說:「那是沒有智慧!你怎麼這麼笨,你應該是打電話找警察。」

講到洛杉磯,我在這個地方也發生一件事,這是題外話。我不知道洛杉磯有一些區域是很危險、很忌諱的。我有一天沒事,就自己一個人散步嘛,走走走,走到黑人很多的地方,五、六個黑人,塊頭很大,把我包圍起來了。「和尚!把你的衣服脫下來,我們要!把你的帽子、襪子、鞋子也脫下來,你這個少林服裝看起來滿好看的,我們要!」

請問這個時候你怎麼辦?我就說:「你們五、六個人太少了!你再去叫十個八個來,我一個人隨時可以對付你們。」

他說真的嗎?我說:「不相信,你試試看!」我就比畫了一招。「少林!少林!」他說我是少林寺的。

我說:「我告訴你們,先學站椿,學會了,我可以教你很高的武術。你能夠站半個小時以上,我收你們做徒弟。否則的話,你叫十個八個來,根本不在我的眼下。」

好啦,他們一站椿,站不到一、兩分鐘腿就痠了,我還繼續站著,這下他們知道我們有「兩步七」。事實上我沒有學啦,平時有練一下簡單的基本步法而已。

他說:「我們要拜你做師父!」我說:「回去練,改天我再來。」改天我不敢去了!在國外生存,真的什麼怪事都有。

這個地方講到布施,就是說很多東西你吃不上、用不上的,你趕快捨出去,跟眾生結善緣,你自然來生來世衣食無缺,否則飢寒起盜心,就容易犯戒了。但是,你要有智慧去布施,你隨便布施,對他身心有害,這個不叫布施。譬如:小孩子喜歡吃冰淇淋,你天天買給他吃,結果他生病了,這個不算布施,這是害人的。尤其很多不良的書刊,看了會引起人家非非之念的書,千萬不要去流傳;如果你看到的話,趕快把它燒掉,這也是布施的一種。然後我們要注意的是,行布施的當下,你不要有一個念頭說「我在布施!對方接受我的布施!」那不是真正的布施。

 

      1. 持淨戒而離戒相

第二個我們要修的是什麼?持戒。我們在道路上開車,一定有紅綠燈,你如果闖紅燈,那很危險,害己害人,還要被開罰單,嚴重的話要被判刑。世間的交通規則你一定要遵守,那麼「人生的交通規則」?殺盜淫妄酒,是最根本的五戒。

前輩子沒有造「殺」業,這輩子就少病少惱,做什麼事情都平平順順的。若前輩子喜歡殺生,這輩子短命多病,奇奇怪怪的病,一下子開胸剖腹,一下子又開腦。我在台北遇到一個音樂老師,他有一個孩子,頭上打了四根鋼釘(頭被剖開,然後用鋼釘把它鎖住)。這個老師就跟我講:「我這一生當中賺了很多錢,可是我賺的錢全部給我的孩子作腦部手術用完了,整天在手術室進進出出的。」

如果前輩子犯了「盜」戒,這輩子做生意容易虧本。如果有不正常的男女關係,損德損福了,家庭就不能安樂。如果前輩子「妄」語,這輩子言而無信,你講的話再有道理,人家不相信。前輩子喜歡喝「酒」的,這輩子就迷迷糊糊、頭腦很笨,讀書讀不來。

所以佛陀告訴我們:無論出家在家,最根本的就是殺盜淫妄酒,叫作五戒。佛說五戒,目的是來保護我們的,保護我們的身心健康正常、能夠修學善法,因為你犯五戒以後,將來的果報很麻煩。但是我們修持戒,你不要以為說我高人一等。我不殺生、我不偷盜、我不邪淫、我不妄語、不飲酒,有一個五戒被我持,我持五戒,看到別人不持五戒,我瞧不起他;這又不叫做持戒了。所以說,雖持淨戒而離戒相。

 

      1. 修安忍而心無盡

我們希望來到這個世界上能夠五官端正,那就必須修安忍、忍辱。人家講你壞話、侮辱你、譏笑你、毁謗你,你能夠不動怒,這是一種功夫,也是化解災難的方法。

我們看一個人有沒有福報,你稍微講一句話去激怒他,如果他能夠心平氣和,這個人有修養但是有些人不動怒是偽裝的,世俗人講「城府很深」,你要小心。大致說來,有福相的人他的身相非常穩重,他不隨便發脾氣,也不隨便講話。

《大般若經》講,學佛人第一個要修的就是口德。不要心直口快,想到什麼就講什麼,沒有經過腦筋就講。你講的每一句話,對人的身心有利益的才講,沒有利益的話不要講。那些風花雪月、哪裡有好吃好玩,最好不要拿到佛門裡面來講。就是在社會上,這些會引人家浪費時間、浪費體力、耗掉生命能量的,所有這種語言不要講。可以讓人增長智慧,你善巧去表達,讓他身心受益。這也是持戒的一種。

 

      1. 修精進而離其相

接著說「雖修精進而離其相」。精進:精而不雜,進而不退。每天有一定的時間打打坐、誦誦經、拜拜佛、持持咒,不要貪多,由少而多,不要訂一大堆功課,做不到不好。起初你每天念三遍大悲咒,習慣以後覺得不夠,七遍吧;七遍又覺得不夠,那就二十一遍;二十一遍實在是覺得很快就唸完了,你就改一百零八遍。起初你誦《心經》,很熟悉了,多看一些註解,進一步你再讀《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然後再讀長一點的《金剛經》

你會問:到底念哪一部經最好?沒有一定。你前輩子修過什麼法門,前輩子修的會延續到現在,這輩子修起來很快。

精進,是隨時隨地令善法增長、惡法斷除。未有的善法要讓它增長,已有的惡馬上要斷,沒有的惡不讓它生起,這叫做精進。然後「離其相」,你不要以為說:我很精進,我很用功,你們懶懶散散,我瞧不起你們!你的輕慢心來了,我執我見我慢全部又來了,這個不叫精進。真正精進的人他是很謙卑的,不會說我每天念多少經、念多少咒,我高人一等。所以,雖修精進而離其相,

 

      1. 修靜慮而無所寂

我們講過,眾生心有兩種毛病,一個是昏沉,一個是散亂。昏沉散亂就造成你的心力很薄弱,對煩惱沒有控制力,控制不了脾氣,一點小事就心驚膽跳、暴跳如雷。「靜慮」就是止觀。先修止,把妄念紛飛的心安定下來,妄念止息了,不是散亂、也不是昏沉;接著修觀,觀身心的無常無我,就會開智慧。有止,有觀。

所謂定,心、境合一就叫做定。我當兵的時候,一個阿兵哥二十來歲就有三個女兒,五歲、三歲、兩歲,太太把孩子的照片寄過來,他看相片,哇,孩子這麼可愛,他看到入神了, 老師在講什麼他都不知道。教官叫他:「某某人!剛才我講的是什麼?」他完全不知道,還問:「教官!你叫我做什麼?」他有沒有入定?也算入定。

所以,有些定會開智慧,有些定不能開智慧,甚至會降低你的智慧。你想那些財色名食睡、種種飲食男女,你想了老半天,你心定在那個地方,你會發瘋發狂。佛法的定不一樣,譬如我們修止觀,觀我的呼吸,從呼吸當中去觀察無我;或者觀身不淨,可以斷除貪念。定只是一個手段而已,最重要是從定當中去觀身心的無常無我,開展智慧,煩惱就斷了,一了百了。

在修禪定當中一個最大的忌諱:當你收攝身心,你安下心來、修定了,這個時候山河大地消失了,你的手腳身體全部消失了,然後你發現一切聲音消失了,就在一片光明寧靜的境界,很容易使打坐參禪的人就沉迷在這個定境。如果定很深的話,一定幾劫、百萬劫的都有,但是不能開智慧,出了定以後跟凡夫一模一樣,那是沒有用的定。

我們修定,目的是要去觀身心的無常無我,然後開智慧、煩惱斷了,從此你的生命自在、生死自在。所以,雖修靜慮而無所寂,你不會貪著那種安祥寧靜自在、無邊無際的定境,你不去貪戀執著,這是修靜慮要注意的。

 

      1. 修般若而無所緣

「雖修般若而無所緣」。般若,我們翻譯為「智慧」。一般來講,有文字般若、觀照般若、實相般若。文字般若是什麼?我們讀經、我們背經,然後去思惟,這是屬於文字般若,沒有離開文字相。觀照般若是實際上去修了,能觀的我、所觀的境,空不可得,這時候就能夠進入到實相般若。

一般我們的思惟方式:有主觀的我、有客觀的世界,很快地我們就會想出三個問題:「存在的有無」「品質的好壞」「數量的多寡」。但是在修般若的時候,沒有一個主觀的我能觀,也沒有我所觀的這個境界(叫做所緣),沒有「能、所」。「存在的有無」這個概念不存在,「品質的好壞」也沒有了,也沒有「數量的多寡」這個概念,那才是真正的般若。

無我、無我所,「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是事實!世間萬象的本來面目,不是我們故意去觀空,它才變成空性的。它原來就是空性的,只是我們「如」它什麼樣子,確「實」了解它什麼樣子而已,不增加、不減少,恰如其分的,了解世間事事物物的本來面目。

這個般若的境界,一般我們不能遠離文字語言來表達,都是用否定的方式來表達說明這個境界,譬如: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無無明亦無無明盡。因為用肯定的方式去說明時,我們就會執著。所以,不是這樣、不是那樣,你就要了解它教我們:不能執著,你才能證到般若境界;連「不執著」也不要執著,你有一個「我不執著」,也是錯的。

般若,這是在修學過程中一個很重要的課程。我們之所以煩煩惱惱,生不知來、死不知去,這問題的核心點就是沒有修出智慧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