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人生的教義,遠勝過雄辯家與書本。

我們說佛教有佛教的教義,基督教有基督教的教義,各種宗教有不同的教義。那麼,這許許多多的教義,最重要的就是讓我們的身心能夠安定、身心能夠成熟、身心能夠成長、身心能夠法喜充滿。再好的道理,如果我們不去實踐,那只是一個書本上的道理,也不能讓我們身心快樂。或者我們聽一場演講,講者有很好的口才,舌燦蓮花,可是對我們一點幫助都沒有。

也就是說,理論是理論,理論還必須透過身心的實踐,真正的去體悟這個道理。

《論語》裡面,第一句是什麼?孔子說:「學而時習之」。我們學到的道理,能夠拿來在日常生活當中去運用,讓我們的身心遠離種種的煩惱挫折,這樣子的話,就是解行並重。

如果我們學到的很多道理,只是當作一種理論來記誦,背誦起來,那對我們的人生沒有多大的意義。所以,所有的好的這種理論,必須在日常生活當中去實踐,解決我們的困惑,增長我們的悲心,增長我們的智慧,那麼這個理論才是實用的。

我一再強調,我們研究佛法有三個原則,三個 P

第一個是Present,現在、此時此刻、right now 的意思。如果我說有一個理論,我們死以後可以怎麼樣,到哪一個世界、哪一個地方、到達哪一個境界,那是死後才能得到的,請問這個保險嗎?不保險。應當是說,這個理論我照這樣子去做,我當下我就能夠感受到生命的喜悅、智慧的成長、生命的成熟,而不是說來生來世才能夠得到什麼效果,那這個就值得我們考慮了。

第二個PPersonal,人文的、人本的、人間的,是站在人的立場來研究道理,而不是說天上如何、地獄如何,他方世界、銀河世界,不是這樣子的,是以人為本,站在人的本位來研究宗教,是人能做到的。

因為宗教也好,哲學也好,都是人的智慧的昇華,那麼經過前人的研究,我們不斷再提升,所以這些道理都是人想出來的,是人開悟出來的。那我們談道理,如果遠離人生、人道,就太虛無漂渺了。

第三個PPractical,這些理論必須是人做得到的,可運用、可以實踐、可以實現的。舉個例子來講。比如說釋迦牟尼佛,經典裡面說釋迦牟尼佛從什麼地方生下來?從腋下這邊生下來的,請問你相信嗎?不相信,對不對。沒有人相信從這個地方可以生下孩子。如果說釋迦牟尼佛是從腋下這邊生下來,他可以成佛,那我們不是從這邊生下來,我們能成佛嗎?我們不能成佛。所以,釋迦牟尼佛跟我們一樣是從母親生下來,我們也是從母親生下來,同樣的道理。他是人,我們也是人;他能成佛,我們也可以成佛,平等的。

這是講到,一個宗教的教義,如果我們去探討追尋宗教的信仰的話,一定離不開此時此刻,人間的、人本的、人文的,然後可以做的、可以拿來實踐。所以我們研究宗教的一個原則,是實用性。(佛學講座2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