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講 菩薩有十種成就眾生

菩薩摩訶薩有十種成就眾生何等為十?所謂:

以布施成就眾生

以色身成就眾生

以說法成就眾生

以同行成就眾生

以無染著成就眾生

以開示菩薩行成就眾生

以熾然示現一切世界成就眾生

以示現佛法大威德成就眾生

以種種神通變現成就眾生

以種種微密善巧方便成就眾生;是為十。

菩薩以此成就眾生界。卷五十三 離世間品第三十八之一

首先我們談到研究佛法,簡單的說就是研究我跟世界、世界跟我」因為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環境影響我們非常的大我跟世界、世界跟我,這個叫做「器世間」。有情世間、無情世間,我們稱這個世界叫做「依報」,我們人叫做「正報」。依報是隨著我們正報而轉,正報也隨著依報而轉。世間空氣好、地質好,人生活在當中會覺得很舒服,所以這個是互相影響的。因此我們要研究的一個課題就是我跟這個世界、世界跟我。

另外我們要研究的問題是我跟眾生、眾生跟我」因為一個人不能單獨的存在我們有父母、兄弟姊妹、妻子兒女,然後我們來到社會有社會團體,有朋友同事有許許多多的員工,這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叫做我與眾生、眾生與我。

我們要面對的第三個問題就是我跟我的內心世界。我們明知道這個事情不能做,可是控制不了,去做了。我們內心衝動,情緒難以控制,所以我們要研究這個問題我跟我的內心世界──我怎麼樣去面對我的生命瞭解我自己

這三個問題中的一個:我跟世界,世界可以看得到,它屬於物理世界,物理世界可以透過科技慢慢的去深入研究。它是有形的,科技上也可以解決許許多多的問題當然科學也不是萬能。

第二個問題:我跟人,慢慢越來越困難了,因為每一個人有他的思想、觀念、想法、態度不一樣,所以往往我認為對的,你認為錯,我認為好的,你認為不好,這就產生衝突。你為你的利益我為我的利益,當然產生衝突。所以這個就比我跟世界更難處理了。像社會問題、政治問題,國與國之間的問題、人跟人之間的問題,這是我跟人、人與我,也就是眾生與我我與眾生,這個問題更難處理。

問題:我跟我的內心世界,這又比我跟人更難處理了因為這個內心非常抽象,但是它又是盤據在我們的生命深處,時時左右我們。我們過去的習慣、過去的想法、過去所累積的知識,如果有偏差的話,就不斷會困擾我們。

世界的一切問題,都是我們跟自己內心的問題沒有解決而引發的世界一切問題的核心點就是我跟我的內心世界。我們不瞭解自己內心世界的複雜性,不知道去開發我們內心的這種覺性,所以自我迷糊了然後就跟眾生之間衝突矛盾越來越嚴重,為這個世界製造了許許多多的麻煩,並破壞了這個世界。所以問題的核心在於我們每一個人是否自我覺醒。覺醒了,你的生命問題解決了,你身邊的人也能夠和諧相處,然後我們跟這個世界和平相處

這是講到研究佛法要把握這三個原則:「我跟世界」、「我跟眾生」、「我跟我的內心世界」。

我們今天研究的問題是我跟眾生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菩薩用十種方法來面對眾生。何等為十

一、以布施成就眾生

我們跟眾生之間、人跟人之間,一般都是帶著有色的眼光說:「這個人對我有利嗎?」「這個人對我有沒有幫助呢?」所以就誤解了孔子所說的「無友不如己者」,以為不要交不如我們的朋友,瞧不起別人,對我有利益的朋友我才交。這是誤解孔子孔子的意思不是這樣子。

佛法說我們對眾生要時時刻刻想「我能夠幫助對方什麼」而不是「我怎麼樣從對方身上獲得利益」,這是我們面對眾生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關鍵點,就是以布施成就眾生

所謂布施就是廣大平等的一種關懷,而不是單一性選擇性的那種關懷。平等廣博智慧的那種關懷,叫做布施來成就眾生。

布施大部分來講都說「財施」用有形的財物來解決眾生當下生活的困頓還有一種「法施」以真理來布施,開導眾生,讓他的生命能夠提升還有無畏布施,眾生有恐怖畏懼,我們能夠解決他的這種恐怖讓他遠離畏懼。

所以我們講我跟眾生之間,是說我怎樣去幫助眾生,而不是說我從眾生得到什麼利益這跟我們一般的想法不同一般人向錢看齊,都想我從這個人身上能獲得什麼利益大家這樣想的話,那完了這個社會就衝突百生。所以菩薩面對眾生是以布施來成就眾生。

布施眾生做什麼呢?因為眾生跟你之間不會設防,因為我們只是幫助他,所以他沒有防衛心理我們在開導他,他就能夠接受。如果突然間你這個人對我很好,你是不是有什麼心機你是不是有什麼另外的打算,他防衛心產生了,你再講什麼好話他也不願意聽了。菩薩的布施就是純粹布施,為了引導眾生,進一步的引導眾生走向善的光明的,而不是想在眾生這裡獲得什麼利益。

這是講到菩薩面對眾生的時候,第一個最重要的就是以布施來成就眾生的法身慧命。不是單單令眾生暫時解決這個困苦,最終目的就是要引導眾生走向善的光明的路上這叫做以布施來成就眾生。

 

二、以色身成就眾生

菩薩是不是很有錢那可不一定。菩薩怎麼布施呢?用嘴巴布施講得讓眾生心服口服,離惡向善。或者用體力我們當義工,做一些免費的服務,教導別人,這是以身體的力量來布施。比如說你坐在車上看到老弱婦女,而你身強力壯,站起來讓位子,讓那些老弱殘障的人能夠舒服的坐下來,自己站著只不過累一點罷了,這個也是布施。

所以我們佛法講的布施不是說要多少錢,像比爾蓋茲、巴菲特幾百億美金這樣子布施,不是這樣子的隨時隨地都可以布施一個微笑、一個關懷,讓別人感受到生命的溫暖、同胞的溫暖,都是布施。佛法很簡單,隨時隨地都可以從事利益眾生的工作,而且不求回報要千萬記住不求回報不求名聞利養

 

三、以說法成就眾生

就是真理的意思。眾生不瞭解真理,不明事理不明因果,所以造業受苦輪迴。菩薩說法就是讓眾生遠離迷糊,走向覺悟所以說:以說法來成就眾生。

談到說法,不是說一定要緣起性空、無常、苦空、無我、無相、無願這甚深的法,不是這樣子的。什麼叫做「法」?對機就是法眾生的根基我們能夠應機說法,說他能瞭解的法、他能接受的法,他這時候的程度剛剛好這個法能夠引導他提高層次。所以說法一定要應機。這個經有的時候就翻成契經,契合眾生根器的經典,所以叫做契經。如果我們講甚深的空義,眾生聽不懂,不但聽不懂還毀謗,那就麻煩了。我們講的法一定要對機,對機下藥對症下藥,所以法無貴賤,對機就是良藥。

世間的人以傳授種種的知識倫理道德,來引導眾生向善向光明,像做老師的、當教授的,也是以說法來成就眾生。

 

四、以同行成就眾生

「同行」在佛法裡面有這麼一個公案,就是釋迦牟尼佛為了度化一個乞丐,這個乞丐見到有錢人就躲起來,所以釋迦牟尼佛只好穿破破爛爛的衣服,也當乞丐跟他睡在一起,跟他認識、稱兄道弟的,來引導他去找工作,自力謀生,這叫「同行」。所以菩薩成就眾生的方法,在四攝法裡就有這個「同行」「同行攝」「同事攝」有的地方翻成「同事」。

菩薩為了攝化眾生,降低自己的身份,有的時候扮演乞丐,跟那些乞丐混在一起,甚至扮演禽獸來度化眾生的也有。釋迦牟尼佛還沒有成佛之前,看到一個村莊火燒起來了,菩薩化身為一隻鳥,飛到河邊身上沾一點水,再飛到火的上空翅膀抖一抖灑一灑滴下幾滴水後來老天爺玉皇大帝就問這隻小鳥:「你這幾滴的水,整座山的火怎麼滴熄呢?」他說:「沒有辦法,我的能就只有這樣,我盡盡我的心力,希望這火能滅掉,度我那些同胞、那些鳥類、那些飛禽走獸。」玉皇大帝受感動了,吹一口氣把這火滅掉了。

這就是菩薩現畜生的身,現鳥的身來度化眾生。這個叫「同行攝」「同事攝」。菩薩的度化眾生是千變萬化的。

五、以無染著成就眾生

以無染著成就眾生這個就是要有智慧了。

我們眾生的心見到什麼、聽到什麼、看到什麼,馬上就像強力膠黏住了。聽到什麼聲音,馬上就不能不能專心讀書了尤其有唱歌跳舞的聲音,你在旁邊根本就不能讀書,這個心就被黏住了。看到什麼、聽到什麼、觸摸到什麼、聞到什麼,見聞覺知,時時刻刻就把我們吸住了,黏住了、黏著了,這叫做不得解脫,生命不得自在解脫。

修菩薩道的人他不是把眼睛矇起來、耳朵塞起來、嘴巴貼膠布,不是這樣子的。他雖然整天說話整天看這世界整天接觸人群,但是他的心卻是非常非常的安詳寧靜,水波不起,波平浪靜菩薩有這個功夫,叫做無染著。無染著的功夫,就是心性不被見聞覺知所污染了

我們眾生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馬上就產生主觀的我認知這一個世界,有一個存在的我客觀的世界,人、事、物馬上認知以後,就會去想像這個是什麼,進一步去瞭解是什麼,然後就產生了感受。產生感受以後,有苦受、有樂受、有捨受,產生貪愛、瞋恨打擊,甚至對這個感受也是迷迷糊糊的無明。

所以我們講眾生一直在「吸毒」;如果我們沒有正知正念的話,我們一天到晚都在吸毒」──我們心性被外境所染,被這個世間、被這個社會種種的一切所染

我們看到什麼馬上就有個印象,產生感受以後,就產生愛憎取捨,從愛憎取捨當中,我們又把這個印象納入到我們的內心深處,變成我們的思想,變成我們的偏見,以後遇到這些境界的時候,馬上以過去的偏見、過去的印象來判斷這個人是好人壞人。這個人過去是壞人,我們對他有壞印象,現在一看到他就說他是壞人,事實上經過十年、二十年他已經變成一個大好人了過去這個人是個好人,我們對他有好印象,十年、二十年以後,他變成一個江洋大盜,可是你認為他還是好人。過去的印象、過去的潛意識主導一切。

日常生活當中,我們不斷的六根對六塵,不斷的去染著薰習,所以現行薰種子種子生現行,然後種子又引種子,現行也引發現行我們內心裡面不斷的去染著,不斷的在吸毒。吸什麼毒呢?貪瞋癡的毒培養貪瞋癡的毒,所以造成我們身心的困擾。菩薩為了攝化眾生,自己的身心能夠健康解脫,才能夠成就眾生,所以這個地方講以無染著成就眾生。菩薩同流而不合污

我們修行不是說遠離這個世間到一個地方不受支配、不受誘拐叫做高明,不是這樣子的。在現實社會五濁惡世當中,能夠用欣賞的、無染著的,瞭解我們眼前所見的一切只是暫時的一個假象,暫時的一切都是在演戲,演什麼戲呢?無常、苦空、無我的戲,暫時都是在演緣起性空的戲。所以菩薩能夠在世間任何場合裡邊,去成就自己的法身慧命,而引導眾生走向善的光明,他就有這個無染著的功夫。他不是把眼睛閉起來,耳朵塞起來,嘴巴閉起來,然後不受影響,不是這樣子的。面對這個世間,以智慧來面對,智慧來處理,然後放下

六、以開示菩薩行成就眾生

我們想轉凡成聖轉迷為悟,一定要讓眾生瞭解到菩薩的可貴。所謂菩薩不是僅僅坐在大雄寶殿的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十方佛菩薩,不是這樣子的。每一個人有慈悲心有智慧,每一個人都是菩薩,也都是菩薩的分身。你有智慧,就是文殊菩薩的分身;你有願力,就是普賢菩薩的分身,地藏王菩薩的分身;你有慈悲,就是悲觀世音菩薩的分身。

信佛學佛的人時時刻刻以菩薩的悲行,為我們必須修學的學分,讓我們生命能夠提升能夠淨化,然後擴而充之的,讓眾生也得到受益,讓眾生也能夠跟我們一起去慈悲喜捨、悲智願行。所以說:以開示菩薩行成就眾生。

七、以熾然示現一切世界成就眾生

熾然示現世間,這是菩薩的悲願跟智慧菩薩不會覺得來輪迴投胎轉世是一件悲哀痛苦的事情。

我們生命不必去求它永恆,因為我們起心動念跟「我」相應──我的生命、我的財產、我的來生來世、我的什麼,不斷有這個「我」,這就給我們生命無限的動力。我們不必刻意追求生命的永恆性生命的永恆根本不用去追求,因為我們不斷添加生命的素材:「我」、「我所」。有了「我」接著就是「我所」──我所有的東西、我所有的地位、我所有的學問、我所有的眷屬。

不但是有「我」跟「我所」,我們還希望永遠不會消滅,永遠永遠的存在,這個叫做「後有愛」。

我們眾生有這三種愛一個是「自體愛」,我們最愛最愛的就是我的生命有了我的生命以後,就有我的財產、我的名義,這個叫做「境界愛」。有了境界愛,還有一個「後有愛」,希望生生世世永永遠遠的存在下去不會絕滅。

自體愛境界愛後有愛,眾生有這三種愛。這三種就是讓我們生命生生不息的在一個生命之流,永遠就這麼相續下去。但是眾生這個相續是怎麼樣的相續?是迷迷糊糊的還是清清楚楚覺知的相續?

菩薩覺悟了生死的真相以後,他不會厭惡世間,不會厭惡這個輪迴,他必須來陪伴這些公子讀書(我們就是公子),陪伴我們一起輪迴所以我們身邊的人如果能引導我們向善向光明,都是大菩薩轉世來陪我們如果是來引導我們為非作歹的,那就糟糕了!你不懂得遠離的話,就跟他一起為非作歹,最後被關起來判刑了。菩薩熾然示現世間,就是有智慧有悲心的乘願再來,每一生每一世就是這樣來攝化眾生。

菩薩不但這樣攝化眾生,他可以引導這些同行同願的眾生一起來為社會服務,造福眾生,這個力量就大了。這個時代是講求團體的時代如工商團體、農業團體、工業團體、教師團體唯有大眾的力量才會產生大的力量所以菩薩來到這個世間,他要不斷去利益眾生,引導更多眾生走向善的光明,這個世界就慢慢充滿著希望善人越來越多,這個社會就會變得美

所以菩薩必須熾然示現世界來成就眾生,唯有不斷參加輪迴,但不是迷糊的輪迴轉世,而是清清楚楚有智慧、有悲心、有願力的這種輪迴來成就眾生。目的做什麼呢?改善這個世界,變成一個美好的世界。把這個世界變成極樂世界這個極樂世界的眾生就是我們。當每一個人都有善心、善念、善行,這個世界就是極樂世界了。

我們這個肉身七、八十年一定要死,可是死不可怕啊!這一輩子我們學習許許多多的知識,養成好的習慣,結交很多的善友,來世我們大家又碰在一起了,過去我們所學到的知識經過投胎轉世以後,還會保有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人生之所以有價值在此。像法國、英國小孩子七八歲就當音樂家會作曲了。美國有一個四歲的孩子剛開始畫畫就變成畫家了。

人生有意義有價值是因為這個色身會老會病會死,但是功不唐捐的是我們所學習到的知識技能,我們所交的好朋友,下一輩子我們還會見面,大家又會相處在一起雖然你不認識我、我不認識你,但是見面起來就是很親切為什麼呢?龍交龍,鳳交鳳,黃鼠娘生的孩子會打洞」,意氣相投,什麼樣的父母就生出什麼樣的兒女。所以人生有意義

我們不必去追求什麼生命的永恆最重要的是能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生從何來死從何去。

所以我常常講我們每一個人不要把這個寶貴的學費浪費了,每一生每一世老天爺給我們一個出現生命的機會,這是無價之寶但是我們又不善於去用這個生命,然後造孽、造業痛苦,迷迷糊糊輪迴,再次交回這個生命,白交了學費。各位大德,我們這一生當中不能再錯過了,不能再迷迷糊糊生、迷迷糊糊死在有生之年沒有讀的經書趕緊的讀,沒有學習的知識趕緊的學,沒有結的善緣趕緊的去結善緣,那麼死亡就不可怕了。我們種了許許多多的福德智慧、知識、經驗、技術我們可以帶走,而你累積再多的財富也帶不走。

菩薩的輪迴,就是帶著福德智慧福報來投胎轉世,來度化眾生。不像我們迷迷糊糊,隨業飄盪,這個業力把我們飄到什麼地方,就到那裡投胎轉世然後就是本能的生活吃喝唱跳,然後賺取很多的金銀珠寶,大吃大喝,然後福報享盡了,走的迷迷糊糊這個叫從光明走向黑暗這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我們希望從光明走向光明,這輩子能夠時時刻刻、分分秒秒清清楚楚,即使在臨終死亡現前,也能清清楚楚的觀察它怎麼死,死的時候是吸氣還是呼氣,死的時候是念佛還是念什麼,都能夠清清楚楚的,我們就能從光明走向光明菩薩熾然示現在這個世間,不是像我們無明的、沒有光明的,造了一大堆惡孽,然後死亡的時候慌亂恐懼,無依無靠孤寂。

這個世界是很公平的,每一個人孤孤單單的來,然後孤孤單單的走,沒有人陪伴你。佛法就是要訓練我們瞭解生死的一個過程,然後在生死當中瞭解生死不畏懼生死,進一步享受這個生死。因為在生死當中才能夠去利益眾生接觸眾生、布施眾生這是菩薩之所以能夠熾然示現這個世界,來成就眾生的理由就是他有悲心、有福德、有智慧

就像一個人有錢又有閒、有知識有學問又通達種種的語言,就可以跑遍世界各地,看哪裡有善事去做善事,廣結天下善友。因為你有錢有閒又有知識有悲心、有同情心,你會到非洲苦難的地方去播種。現在比爾蓋茲、巴菲特他們在非洲從事消滅貧窮的計畫他們有錢有時間又有愛心。

我們一個人也是這樣子,這一輩子我們修了許許多多福報(布施不求回報,這種福報最大)然後我們學習許許多多的知識,天文地理、科技聲光、電化種種的知識。我們有了這個知識學問有這個福報,我們可以去造福眾生。

用粗俗的方法來形容菩薩的偉大,菩薩像什麼呢?我們覺得菩薩像一塊抹布,濕在哪裡,就擦到哪裡,濕的東西就乾了哪裡有灰塵,抹布擰乾了擦一擦,這桌面就乾淨了。抹布不用的時候,必須得洗乾淨,掛起來晾乾,萬一桌子上有水,馬上就拿來擦一擦,否則抹布又濕又髒,如果桌子上有髒東西你根本就擦不乾淨。所以我們用抹布來形容菩薩是最恰當的。抹布到什麼地方,什麼地方就乾淨而不用的時候,馬上把它洗乾淨,掛起來晒乾收藏起來,要用時拿出來馬上就可以用。所以有菩薩的地方,眾生就有清涼的世間。

大乘菩薩偉大的地方是菩薩有二大任務,一個是度化眾生、成熟眾生;一個是美化這個世界、美化環境就是利益眾生開導眾生,讓眾生去覺醒覺悟。眾生因為沒有智慧沒有覺醒覺悟,所以不斷的破壞自己身心,破壞別人身心,也破壞這個世界。覺醒的眾生愛惜自己身心,也愛惜別人的身心,也愛惜、這個世界一個是覺醒的眾生,一個是迷糊的眾生。

菩薩有智慧、有悲心、有福德、有願力,悲智願行,所以可以熾然示現世界來成就眾生。

八、以示現佛法大威德成就眾生

一般人以為我們信佛學佛的人有什麼法力、神通,可以隔山打牛、隔山傳氣功,事實上佛法講的「大威德」,不是叫我們顯現那個神通其實神通就是我們世間的科技科技就是神通。我們說千里眼,現在幾千公里以外那邊打電話來,這邊無線可以接收,這不是神通嗎我們可以坐太空船飛到月球把泥土挖一挖拿回來,這不是神通嗎

所以佛法講的「大威德」,不是要我們顯出神通一個人有修學佛法、有道德、講禮節、有愛心、有正義感,這就是威德。有些人你看他只要一出現,大家都不敢吭聲有威德。他有德光,很自然的大家見到這個人面對這個人都恭恭敬敬聽他講開示,這是以德來感化眾生的意思。我們不是以力來服人,是以威德,恩威並濟來讓眾生心服口服的離惡向善。

有些人他有修行,自然三、兩句就讓對方感動五體投地,終身受持所以我們要好好的修有些讓人看起來會產生恐懼心,有些讓人產生尊重的心,有些讓人產生輕蔑的心,就是個人修的不同。一個人有福德、有智慧、有悲心有慈悲喜捨,很自然的這樣的威德就能夠攝化眾生了。

我們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這不是佛陀刻意去修的,是三衹修福慧百劫種相好三大阿僧衹劫拋頭顱灑熱血去為眾生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經過三大阿僧衹劫以後,就產生那個威德。所以佛走到任何地方,國王大臣百姓都能夠來接受佛陀的教導這就是佛陀的大威德。

我們信佛學佛也是這樣子,按照佛陀所開示的方法修戒修定修慧,修三學、六度波羅蜜、八正道,很自然在我們身邊的人就能夠被我們攝化了。

九、以種種神通變現成就眾生

一般人以為我們信佛學佛的人有神通其實神通就是我們的心靜下來以後產生了特殊的智慧。

舉一個例子來講,一個心很散亂的人,叫他背數學、國文、英文,背不下來,因為心定不下來。只要我們的心靜下來、專心了,靜心跟專心用心,什麼都可以背。像西藏的喇嘛他們可以背幾十部經,為什麼?心靜下來專心一致。

我曾經看到一個老先生他眼睛瞎了,兒子不要他,父母什麼都沒有了,兒子也不孝養他,後來就把他送到寺廟裡面來寺廟的人覺得他很可憐,收容他,就用錄音機每天念一句咒或是經,念一句他就學一句,結果三四年下來,他楞嚴咒、十小咒、大悲咒全部都會背,連金剛經阿彌陀經普門品等都會背。每一個人都覺得好奇怪,一個瞎眼的人怎麼會背這些經典,為什麼呢?用心、專心他專心專意的,人家講一句他就背一句,講一句背一句幾年下來就會了。

所以說寂靜光通達,一個人的內心寂靜了,就產生特殊的智慧,一般人就說這個有神通了。其實這是心靜下來的時候產生的特殊功能。

十、以種種微密善巧方便成就眾生

以種種神通變現成就眾生這是大菩薩。物理世界跟生理世界可以互變,心理世界物理世界都可以互變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