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行品 2013/12/21 宣講於馬來西亞吉隆坡 鶴鳴禪寺

第一章、以人為本的佛法

*        研究佛法的原則

在我一生當中覺得非常受用的就是《華嚴經》這部經。我覺得我們研究佛法一定要把握三個原則:

第一,Personalism,人本的、人道的。

我們是人,我們以人的身份來研究佛法。佛法所講的一切問題離不開我們人本身,也就是離不開我們的身心,如果離開我們的身心去談佛法,去建立宇宙觀、人生觀、價值觀,這是不可能的。譬如說我們要瞭解一個生病的人,我們直接就研究這個病人他的身高、體重、血壓等,如果你去研究別人的身高、體重、血壓,那沒有意義。所以我認為學習佛法的第一個原則,我們是站在人的立場來研究佛法。那麼我們就必須對我們五蘊合和的身心認真的理解它,因為我們對生命的誤解,才產生這麼多的問題。

第二,Practical,實用的。

我們研究很多佛法,中觀有中觀的理論系統,唯識有唯識的理論,淨土宗有淨土宗的理論,藏傳有藏傳的,南傳有南傳佛教的,不管哪一宗哪一派,它所建構的理論是非常的龐大。而後代的人經過去研究探討以後,又建立龐大的體系。以古代的著作來講,比如《大毗婆沙論》《成唯識論》《大智度論》,那個唸起來真的是一個頭兩個大。我們開的車子不是有一種日本品牌叫「頭又大」嗎,那我們中國人是感慨「生有涯,學無涯」,真的我們要讀的書實在太多太多了。

請問:我們研究這麼多理論,我們的煩惱沒有了嗎?生死了結了嗎?煩惱還是煩惱,生死還是生死。

許多著作是研究者本身的想法、看法,他一切的研究無非是要建立生死怎麼輪迴、輪迴的本體是什麼,那各宗各派有它的講法。比如唯識宗就說第八阿賴耶識是生命的本體,它建立第八阿賴耶識來說明生死輪迴的現象。那其他宗教呢?它認為說信就得救,只要我們信仰,以後我們生天堂,生天堂就一切問題都解決了。

請問天堂在哪裡?天堂是怎麼生活?他要不要吃飯?要不要睡覺?要不要讀書?要不要遊戲?如果有的話,那人間就有了,人間享受得更好。你看現在手這麼輕輕一摸,電腦就出來了。天堂有這些東西嗎?有沒有人去了天堂,回來告訴我們的確有天堂?這是一個問題。好了,既然說有天堂,生天堂以後我們去做什麼?在天堂會不會老、會不會病、會不會死?在天堂永生不死嗎?根據佛陀所說的理論,諸行是無常的。

佛經裡面還說:到天堂去是一個災難。不錯,佛經裡面有講到天堂,有三十三天、四天王天、化樂天、忉利天…,可是佛經裡面說你到天堂去以後,你沒有機會學佛,因為在那邊整天就是吃喝唱跳,思衣得衣、思食得食,福報享盡以後又墮入三塗。所以生天堂是一個災難,是八難之一,反而不好,倒不如投生在鶴鳴禪寺附近還有機會聽經聞法,要不然投生新加坡來這邊也很近,五個小時就可以到了。

所以,佛法就是告訴我們不要捨近求遠,我們要探討很實用的哲學人生,不必離開這個人身,又能夠修學佛法、增長智慧。佛法是一種實用的。

我想請問各位,如果吃一頓飯,你吃了以後要十年後肚子才會飽,這個飯你要不要吃?你現在很口渴,這杯水給你喝,你喝了這水以後,二十年後你會止渴、很快樂,請問這水你要喝嗎?不要嘛,對不對。我口渴,我喝水,馬上就不口渴了;我肚子餓,這頓飯吃進去,肚子飽了。

有一天,一個比丘在打坐,法喜充滿。一個國王就問比丘:「師父啊!你現在這麼認真修行苦行,你是不是希望來生生天享受種種快樂?」比丘說:「不!我要得到的是現法樂;我此時此刻沒有那些我執我見種種煩惱,我當下身心解脫,我現在就在享受這個法樂。」

所以我是認為我們信佛學佛,講現實一點,此時此刻我知道的方法,我照這樣去做,我當下感受到生命的喜悅,這個比較重要。我認為實用的佛法,能夠對我們身心有所助益的,我們去修去學,當下感受法喜充滿。如果我們建立很多很多的理論,一再地說明生命的輪迴主體是什麼、生命的解脫過程是什麼,你研究一大堆,但是沒有實際的運作,等於是空洞的理論。所以我們研究佛法的第二個原則就是實用的。

第三,PresentRight now,不是過去,不是未來,是現在。

此時此刻我對我的身心怎樣去安頓、安排;此時此刻我要怎麼做、怎麼說、怎麼想,才有意義。而且,如果我按照佛陀所說的八正道的方法去做、去想、去說,當下我的身心就健康、安寧、自在。所以我剛才就問各位,你肚子餓得要命,這碗飯你吃下去,要明天肚子才會飽,那你還要餓到明天。

此時此刻,我行所當行,受所當受,說所當說,做所當做,一切是按照正確方法去做的時候,此時我就是平安的。就像我開車,注意前面、注意後面、注意旁邊,然後紅燈停、綠燈過去,一切照這個規矩,那我就平安到達目的地。所以佛陀講到四聖諦、八正道,它有一定的道理,它絕不是空洞的理論,是要我們確確實實的去付諸實踐,當下你的身心就是安祥快樂自在。

這是還未談到本經之前,我們先談到研究佛法的一個方向,就是離不開這三個原則││人本的、實用的、當下的。

*        修行的方向

接著我們來談的是,世間的問題很多很多,社會的問題、家庭的問題、事業問題、子女的問題、婚姻的問題、感情的問題……許許多多的問題,有的時候會覺得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為什麼整天都是這麼多問題圍繞在我們身邊?

‧虛幻想像

幾千年來,許許多多的宗教家、哲學家就想解決這個問題,解決這個問題的一個辦法,我給它一個名詞,叫作虛幻的想像,是人為的假設。有些宗教認為我們生命的原鄉在那裏、我們的生命是從那裡來,我們只要回到生命的故鄉就解決問題了。佛陀說,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找不到原點。你如果去找生命的原點,那叫作無明,是沒有意義的,因為根本沒有一個起點。

比如,有些宗教就說我們是來自於上帝創造生命來的,我們只要信就得救,將來我們回到上帝身邊,從此不再有生老病死種種苦難。

比如印度人認為生命是來自於梵天,Brāhmaa,從梵口生下來的人就是婆羅門族,是宗教階級,是統治人類的最高階級,很尊貴。那有些人是從梵的肩膀生下來的,叫剎帝利,像貴族就是;釋迦牟尼佛也屬於剎帝利族。還有些人是從大梵天的膝腿生下來的,叫吠舍,像是農夫、商人的階級。那有些人是從大梵天的腳底生下來的,叫首陀羅,就是奴隸。也就是把人分成四種階級。

釋迦牟尼佛說:不!人沒有分什麼階級之分,眾生平等,眾生都有佛性、都可以成佛。兩千多年前釋迦牟尼佛就有這種思想,打破階級、打破人種分類,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思想,在兩千多年前就講民主了。

印度還有一種認為宇宙的本源是有二十五個元素:地、水、火、風、光明……,瞭解這些元素,我們就回到生命的故鄉,所有問題就解決了。佛陀說這些都是「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只有語言上的說明,但是沒有實際上的意義。

人生有這麼多的苦、苦難,在印度就有一種受苦行的宗教,他認為把未來的苦現在受盡,未來就沒有苦了。夏天用棉被蓋起來,熱上加熱,這輩子受盡熱苦,來輩子就沒有苦。冬天很冷,衣服不要穿,到外面受凍。或者找刺放在地上,人趴在刺上面讓他流血,把來生來世的苦,這輩子受盡以後,來輩子就沒有苦了。各位想想,這個對嗎?Foolish。丈夫怎麼講?Husband,「還是笨」。哪裡有先把來生的苦受盡,來生就沒有苦?這個真的令人不可想像。

人類一切解決痛苦的方法,我們說是虛幻的想像。

外在事功

那如果我們把人生的痛苦歸咎於外在人、事、物的困擾││我的痛苦是因為你對我不尊敬,所以我痛苦;我的痛苦是因為我喜歡你,你不喜歡我,我痛苦;天氣一下冷一下熱,我痛苦;街道這麼擁擠,我痛苦。我們總覺得都是外在的世界造成我痛苦。所以我們就利用科技,很冷就有暖氣,很熱就用冷氣,走路不方便就發明了車子,要經過海洋就發明了飛機,人口多就建好幾層樓的大樓。

的確!科技解決我們許多生活上的困擾,帶來很多方便,可是它也引起許多負作用。佛法不抹煞科技帶給我們的方便,但是我們要曉得,科技帶來方便,一定也帶來許多負作用。像電源就是無限的禍源,所以現代人很多病,很多老人到老就失智。

那有的認為這個社會痛苦,就是因為不平等,所以我們追求民主、平權。社會上制度的產生,也是因為人類的需求而產生。

你只是著重在外在的改善,多多少少減低我們的痛苦,這個不能否定,平等、民主、科技的確是帶給我們許多的方便,但是人這樣子就解決問題了嗎?並沒有,因為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只是在外在去下功夫。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有為事功

這些虛幻的想像、外在的事功,只是解決我們一部份的問題、精神上的某一種安為。我說信就得救,你很虔誠地信仰,遇到一些困難,你說這是上帝的恩典。沒有錯,可是真正的問題你還沒有解決;老病死、煩惱、憂悲苦惱,你還是沒有解決。所以我們又想到另外一個方法去解決人生的這些問題,我給它叫「有為的事功」。

其他宗教我們不談,就我們佛教本身,我們想解決人生痛苦的方法很多很多。舉個例子,你每天拜佛一百拜、兩百拜;你每天念佛一萬句、兩萬句;你每天持大悲咒四十九遍、一百零八遍;你每天誦地藏經能消災,你每天誦金剛經能增福增慧;然後你去放生,能添福添壽;你去造橋鋪路,將來會當大官;你相信嗎?這個我們不否定喔。誦經、念佛、持咒、拜佛、拜懺…,這一切我都給它一個名詞,叫有為的事功。有為就是有漏。

我不否定誦經念佛持咒。的確你去拜佛,你身體這麼運動,身心得到一種法喜,這個我們不否定。而且很奇怪的,這些才吸引人;幾萬人一起念佛、誦經、拜懺、皈依、朝山、水陸法會,人多勢眾,熱熱鬧鬧的,你感覺有伴。如果是打坐禪修,盤起腿來坐在那邊腿疼,你不參加了。

宗教的種種儀式,暫時可以讓我們的身心靈得到釋放,我們是不能否定的。

各位有沒有看過足球比賽?這個球隊傳球傳的很漂亮,可是如果沒有臨門一腳踢進去,你還是零分。你打籃球比賽,球傳來傳去傳的很漂亮,但是你就是沒有投籃,一樣沒有分數。所以我覺得有為事功是好事,我不否定它,但是我們就是缺乏臨門一腳。沒有臨門一腳的功夫,你這些有為事功││布施、持戒、造橋鋪路、當義工…什麼好事你都做了,回到家裡脾氣煩惱還是一大堆。這是值得我們檢討的。

我們肯定有為事功的價值,但是它還缺臨門一腳。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哥倫比亞大學,他們研究發現行善的人比較長壽;這是給予有為事功肯定喔。但是這些人去培福造福,長壽的結果,還有沒有煩惱?還是煩惱。還有沒有老病死的威脅?還是有。所以我們還是肯定行善、誦經念佛拜懺。你不要說師父叫我們不要去行善,這個錯誤喔,不能這樣講。我們還是要行善,就像球場上還是要傳球,最後投籃、踢進球門了。

*        觀照身心如實相

第三部份我們要講「觀照身心的如實相」。那些有為事功是對外在人事物你很用心的去經營,但是最重要的是你還是要返觀自己的身心。我們的身心就是五蘊、六入、十二緣起。

我們對自己身心的狀況,你自己最了解,但是你不去研究它,你一直在外面下功夫││我誦多少經,我就消多少業;我拜多少懺,我前世業障就沒有了││你一直想藉外在的一個什麼,來消除業障、增福增慧。或者請師父跟我摸摸頭;大悲水灑身上,我就業障消了;要不然就請一個上師傳一個密咒,我念多少咒就開悟。佛當時有沒有這樣秘密傳授一個咒給弟子們?沒有。佛陀說法,Open your mind.任何人都聽得懂的,而不是說秘密地傳授。可是往往越神秘就越吸引人,這就是我們眾生滿足好奇的心理。

你念什麼咒就消業障、誦什麼經就增福慧、放多少生就能添壽命,這個在理論上值得我們好好用功去檢討。本來牠在天空飛很自在,因為你要放生,我就去訂購,訂購了他就去抓,在抓的過程一大堆就死掉了,這樣你能添福添壽?說不過去啊。

我們講斬草要除根,我們研究《梵行品》,就是斬草除根的根本辦法。

有一部經很值得我們一念再念的,叫做「心」經;不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那個《心經》喔,是我們自己的心。我們這個心東想西想,累了就想睡覺;白天也想,晚上也想,白天想多了,晚上就作夢,把你白天想的繼續去完成它,這就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部「心」經是再怎麼讀都讀不完,最最值得我們讀。心必須有所依賴,那就是身。《華嚴經‧梵行品》就是告訴我們,你對自己的身心徹底的理解,那麼你才跟佛法相應,也跟釋迦牟尼佛接心。

釋迦牟尼佛發現到人生很多很多的問題,尤其在當時印度那種階級制度,佛陀是看不慣的。當時奴隸首陀羅走在街上,腳上要綁鈴鐺,走路時叮叮噹噹響。婆羅門聽到鈴鐺聲,身體要趕緊轉側看另一方,因為如果看到首陀羅,他會倒楣一輩子。可怕不可怕?對人很不尊重。所以佛陀才會提倡「四姓平等,眾生皆有佛性,皆可成佛」這種想法。一切社會問題、種族階級問題,也不是佛陀能夠解決的。佛提倡人是平等,凡是人都有佛性、都會成佛、都可以出家、都可以成道,佛陀只能宣傳這個思想。

佛陀認為說,不管你是哪一個階級、有錢沒錢、貴族平民,都會有共同的問題,那就是生老病死。佛陀當時去研究追尋解決的問題,也就是我們此時此刻想研究的問題,因為科學再怎麼進步,我們還是要面對生老病死。

現代的科學,你想想看,人可以到月球把月球上的石頭拿到地球來。我到紐約的時候,因為好奇心,我就曾經去摸月球上的石頭,冰冷冰冷、很硬很硬。你看人類的科技這麼發達,到月球去把石頭帶回來。現在已經可以到火星,也到過土星了。去到這麼遠的地方,又把它做分析,白天一千多度,晚上零下一千多度,又沒有空氣,不是我們人能活的,去做什麼?人就是這種好奇心。

所以佛陀的研究不是研究外在的問題,當然外在的環境影響我們很大。佛陀認為最重要的問題:人為什麼有老病死?不斷地出現生命,又不斷接受老病死種種痛苦的困擾?每一生每一世我們就不斷地出現生命,然後寶貴的生命又交還給大自然,還是不懂得生死,最後每一個人都很平等,就是一堆骨灰。我們一再一再地這樣重複,不想辦法把它打破的話,對不起我們的生命。

所以佛陀他要解決的問題,是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種種人際關係,佛陀要解決的是這些。我想在座各位會來聽經,也是跟這個主題有關係吧。我們都會老會病會死,尤其在座的有些頭髮像銀條。

請問頭髮白好不好?頭髮白是福氣喔。你看有些人生下來,頭髮尚且黑黑的就生病死了。甚至在肚子裡一兩個月,爸爸媽媽就不要他,把他流產了。全世界每個月流產的有幾百萬啊!所以以後要投胎真的很難。我們能投胎轉世,十歲、二十歲、三十歲…一直到頭髮白,真的是福氣。我有一天自己理髮,發現頭髮白了,很傷心很難過,怎麼頭髮白了呢?畢竟老了。後來一想,不錯啊,我能活到頭髮白真的是很大的福氣。閩南有句話說:「棺材內裝死人,不是裝老人」。所以一個人能活到頭髮白,我們要很高興。

我們為什麼信佛?為什麼學佛?為什麼誦經?就是要解決生老病死這個問題。釋迦牟尼佛說世間有三種不可愛、不可意、不可念,就是老、病、死。因為世間有這三法,所以釋迦牟尼佛才會來到這個世間;世間如果沒有老病死,釋迦牟尼佛不會來到世間。因為有老病死,我們就想研究研究這個問題。有一天我們也會老會病會死,在我們之前有這麼多親戚朋友一個一個走了。

這幾年很奇怪,佛門好幾個年輕有為的法師五十幾歲、六十幾就走了,我的學生四十幾歲、五十幾歲就走了,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情。尤其聖嚴長老圓寂荼毗時,我站在第一排,因為我親近他好久一段時間,看著機器將棺木送進去,門一關,火一點,轟!就這麼燒了。目睹這個情境,給我感受很深,有一天我們也是一樣被人家裝在棺材裡面,推進去燒。總有一天我們會碰上這個問題。那你說「還早呢,不要去想它」。不對!有智慧的人未雨綢繆,不可以臨渴掘井。

我常常講,在我們內心深處,如果你對老病死這個問題沒有解決,死亡的陰影沒有解決的話,那你沒有擁有健康的心靈。一個擁有健康心靈的人,他的內心沒有老病死的恐懼。今天在座會來聽講的,我認為你會有健康心靈的一天,因為我們要探討的《梵行品》,就是講怎樣把內心老病死的陰影除去。

因為你內心沒有老病死這個陰影了,你能活得很精采很充實,然後老的時候很成熟很睿智,病的時候很瀟洒。佛法裡面甚至談到怎樣減低生病的方法,你這幾天來聽的話,我多多少少會提供你這方面的訊息,能夠少病少惱的方法。然後死的時候沒有什麼遺憾,瀟洒地人間走一回,讓別人往事不斷地回味,我們自己不要回味,因為你已經盡到責任了。你當人家的丈夫像丈夫,你當人家的太太像太太,你是賢妻良母、你是好爸爸,這一生當中你盡到責任了,該付出的你都付出了,走的時候笑一笑,再見吧。

所以學佛的人有這個好處,因為他的內心已經踢除老病死的恐懼陰影,他可以每天笑得很開懷,可以很正向地面對人生的一切恩恩怨怨、是是非非、得失窮通夭壽,一切一切在他的內心是平等平等,沒有什麼可以讓他牽掛。我常常講「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學佛的人就可以這麼自在。

所以為什麼我特別選這一品來跟大家結緣?我是覺得它真的對我們生老病死有獨到的修行方法,不是像一般說的念多少佛、誦多少經、拜多少佛、參加水陸空法會、放生、朝山。這些有為事功我們肯定它,但是最重要的是如何按照《心經》所提示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梵行品》短短的,我們每個月都會誦。

學佛法離不開兩件事情,一個是方向,一個是方法。我們的方向就是對自我身心徹底的理解。你整天就是誦經念佛持咒拜佛,你身體會健康,你也覺得法喜充滿,但是你要理解這是幫助我們去理解身心,你還沒有去照見五蘊皆空,你對五蘊還是沒有理解,你問題還是存在的;這是一個方向的問題。

第二個是方法的問題。我們要照見五蘊皆空,怎麼去照見?打坐入定也是一個方法,誦經念佛持咒也是一個方法,但是真正的方法是怎樣呢?我認為佛陀講的方法,是人人可做可修的,時時刻刻、隨時隨地,沒有時間、地點的限制,只要你有正常心理、正常意識的人都可以做的。不論你在家出家,不論你讀大學或小學、不識字,也沒有年齡的限制,只要你想解決生命問題的人,每一個人都可以去修的一個方法。《梵行品》就是要特別談這個方法,最簡單又實用的一部經,所以我想提出來給各位參考。

你不要問我是什麼宗什麼派,是華嚴宗還是禪宗?勉強地說,我是菩提宗,釋迦派。菩提是覺悟。我不屬於南傳、北傳,因為佛陀說的法本來就沒有宗派,我們要拋開一切宗派的意識觀念。我們最要緊的是自己的身心,你因為不瞭解自己的身心,所以你再用什麼宗什麼派什麼經典,我是覺得那都是捨近求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