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卷五十二 如來出現第三十七】(69)

在六道當中我們人道是最為殊勝,因為我們有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能夠把外在的世界攝入到內心裡面,成為生命的內涵但是六根觸對六塵,我們所得到的知識有些正確,有些不正確。經典裡面說有三種:

一種是現量」,就是正常的六根,有正確的色聲香味觸法種種境界。譬如現前大家正常的眼睛,我看到這是一本書,你看到也是一本書如果我有近視、白內障,我看到的書就不一樣了。以正常的六根所看到的六種境界,這個是現量。

另一種是比量」。譬如現在我們坐在佛堂,突然間外面有個聲音,你心裡會想大概是有人來了,有人騎車來或者有人開車來,就任憑你想像。或是有動物在叫的聲音,你會想像是鳥叫還是狗叫、貓叫,這個叫做比量。 

另外一個是聖言量」,或者叫聖教量」,那是聖者所證悟的境界。聖者他證悟了,破除我執我見以後,他的生命空間、他所感受的這一切,跟我們是大不相同。

還有一種叫做非量」,就是錯誤的。譬如身心有病的人、有神經病的人,看到車子來,他站在馬路中間,他認為車子沒有什麼關係,錯覺,那是一種非量。有些人打坐入定了,你如果沒有能力辨別的話,妖魔鬼怪來,你也以為這是佛菩薩,那可麻煩了。

這是講到能知所知的這些現象,非量是不理想的,非量就是胡思亂想的比量也許對也許不對現量是正常的六根所看到的境界聖言量,聖人已經破除我執我見,見到諸法的實相了。通常來說,聖者了解境界的當下,他不會有一個了解這個境界,他了解境界的當下是沒有這個概念,也沒有實實在在的一個境界被我了解。有這個現象,但是他不會有一個實存的觀念。

我們凡夫都要透過的概念,透過六根去觸對六塵,當你了解境界的當下,你是不能了解你自己的心,因為你已經先入為主的觀念,有一個我了解這個世界,我看到什麼、我聽到什麼、我聞到什麼、我感觸到什麼、我想像到什麼。這是能所不忘——主觀的我、客觀的世界,是相對立的。從對立當中,就產生差別的觀念,譬如說形色上有大小方圓、高低美醜,味道上是香是臭,都是相對性、比較性的。

有主觀的我,有客觀的世界,是實實在在的,所以眾生所知所覺所看所聽所聞,都離不開二分法,那我們所了解的就有限。聖者不同,他打破了我執我見以後,對宇宙萬事萬物不再執著為實有,他沒有那個實存的觀念了,所以世間的一切一切他都能夠清清楚楚,甚至他六根能夠互用。譬如我們眼睛能看,他不用眼睛看,他用身根就可以看,六根是通的。他已經打破六根之間的藩籬,那個界限已經打破了,所以他是六根互用。你說要用眼睛看,他用舌頭也可以看。

以前台大的校長李嗣涔他曾經試驗,先在紙上寫字,不給小孩子看,紙摺疊起來,然後叫小孩子用手去摸,他竟然知道這是什麼字。他也不用看,手一摸就知道了。有一次就突發奇想,就寫了一個」字,結果這個小孩一摸那個紙的時候儍眼了他說:我看不到,什麼都沒看到,我只是看到一片光明。這個文字力量有這麼大,寫一個字,他看到的是整個無量的光明,他不曉得那是什麼。後來李校長跟他講,說這個是佛,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小孩子恍然大悟,原來這個字不得了。

這是以現代科學來證明佛法。那些都是博士來實驗,他說很多小孩子都有神通,他們有方法去訓練。小孩子思想很單純,經過一段時間訓練以後,他用手去「看」,六根是互通的。

底下的經文就在描述佛的內心境界:

菩薩摩訶薩以無障無礙智慧,知一切世間境界是如來境界,知一切三世境界、一切剎境界、一切法境界、一切眾生境界、真如無差別境界、法界無障礙境界、實際無邊際境界、虛空無分量境界、無境界境界是如來境界。

簡單講就是:這個世界多少,佛的智慧就有多少,就能了解多少。

這個地方為什麼講無境界境界是如來境界呢?眾生心所理解的境界,我們所看到的境界,跟佛看的境界大不相同的是什麼呢?在境界的背後,我們會去想像這個境界的背後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本體,有形的、無形的,有實存的一個什麼。佛陀看到的境界跟我們一樣啊這個境界並沒有改變,你說山河大地也是山河大地,花草樹木也是花草樹木,但是佛不會在花草樹木、山河大地的背後,去認為它有一個實體,有一個本性,有一個實在的什麼。在佛看起來,這一切都是如幻如化,就像天上的雲,白雲蒼狗、蒼狗白雲。你看天上的白雲,一下子現出蓮花,一下子現出一隻狗,風一吹又現成一隻大象,它只是聚聚散散的一個現象。 

佛已經打破我執我見,佛的眼光來看世間的一切就是因緣生因緣滅,有因有緣世間的萬法就生了。佛陀看到的這些境界,只是覺得這些是一種假相,不實在。那我們眾生的毛病,就是因為我們執為實有,以為有實實在在的山河大地,實實在在的花草樹木,實實在在的人事物,就產生種種愛恨情仇。這個在大般若經裡面叫做增語」,增加的增,語言的語。

宇宙的萬事萬物根本沒有一個永遠不變的主體,那因為我們有我執我見,我們已經養成習慣了,很自然的就把萬事萬物的當下認為它有一個實實在在永遠不變的一個什麼自性、本體、本性,這個就叫做增語。是我們的心念,透過口語來說出這個境界,這叫做增語。

眾生還有一個毛病,叫做減語」。什麼是減語呢?宇宙間的萬事萬物,花草樹木、山河大地,人事物恩恩怨怨這一切,你說它沒有一個本體,可是你又執著它消滅了以後就無蹤無影,什麼都沒有,死了一了百了,殺人放火也沒有什麼罪過,做善事也沒有善報這個叫減語。我們眾生的毛病,不是增語就是減語。

萬事萬物這一切,有它的形態、有它的作用,透過我們人類的起心動念,它會產生一種業力。你心存善念,你所做的一切就會有善的回報你心存惡念,它就有這種惡的因緣果報,不能說沒有。所以萬象是虛幻、是假的,可是我們透過實存這個概念的時候,往往就是產生增語、減語有些地方講常見、斷見,增語就是一種常見,減語就是斷見。

萬事萬物有它的形態、作用,我們不能否定它,但是要找出一個本體找不到。萬物以無性為自性,它根本沒有一個實在的本體性。說了一大堆,簡單講就是以空為性,叫做空性。這個空不是文字上的空,不是什麼都沒有,是告訴我們不要去增語,也不要去減語,不要產生常見,也不要產生斷見。你空去所有的概念想法,你才真正了解宇宙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你才真正了解宇宙萬象的本地風光。這種人叫做見空成聖」,聖者就是見到宇宙萬事萬物的本來面目了。 

這個是讓我們理解到,為什麼佛的境界這麼大?世界有多大,佛的智慧就能夠有多大去理解,因為他已經破除了我執我見。我執我見是我們生命的一種束縛,讓我們生活在得失愛恨情仇當中。當你破除了我執我見,你那些自私的貪瞋痴種種毛病,它就一層一層剝落下來,知見上、理性上的這種藩籬界限就拆除掉了,所以世間有多大,他的智慧就能夠有多大。

我們人類最可尊可貴的,就是人人有這種心念可以了解這個世界。但是,我們就不知道有這個寶貴的心,我們不斷去糟蹋它,整天在物欲當中拼得你死我活,不知道人生意義價值。我們很冤枉把這個心向內去執著身心當中有一個靈魂、有一個我,我能享受,我擁有很多的財富,金山銀山種種的財富,所以世間的人就是往外去追尋,人生盡從忙裡老,誰人肯向死前休」。少數人警覺到生老病死一步一步一直來逼迫身心、來摧毀身心,當我們還有一口氣的時候,要趕緊把心收回來,不要再往外去追尋,好好地把自己的心性調伏、降伏。 

人生是來學習的,這趟旅程是不斷來學習,而最好的學習就是讀一部經,這部經叫什麼呢?經。不是我們所念的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而是自己這部心經。人人都有一部心經,這顆心你讀懂了,整個大藏經你就懂了,整個宇宙你就懂了。

我們的心時時刻刻七上八下、往外追尋,希望人關心,希望人尊敬,希望別人對我好然後自己又常常動惡念,我要這個、我要那個、我要什麼,我有什麼我就會快樂。錯了你真正了解自己的心,掌握住你的心,安住其心,降伏其心了,你擁有這個無價的珍寶,那麼你的生命是快樂、是喜悅、是光明的。所以說,本立而道生,這個本如果你失去了,你再多的財富沒有用,你不能帶進棺材,你甚至留給子孫打官司,造成社會不好的印象。這是一個生命觀,也是一種價值觀。 

很值得慶幸的,我們擁有一顆無上珍寶的心,那我們怎麼樣去降伏其心安住其心?透過誦經、念佛、持咒、修止觀,這樣還不行,還要在日常生活當中、在動態當中去磨鍊。你走來走去,你看到佛堂有垃圾,那是香燈的事情不要管它錯了你看到有垃圾你要撿起來,而且還不要讓人家知道然後你修行也不要讓人家知道叫做秘行。你心念的起伏,每一時每一刻每一分每一秒你都是清清楚楚。它想要動怒了你也知道,提早發現,你能夠把它化解,不讓它動怒,自然你講話口氣就是柔的,人家願意接受。

從一個人講話就看出他的修養看出他的福報。一個人講話動不動就是動氣,叫做說氣話,這種人福報有限。還有一種人喜歡談那些無聊的風花雪月,沒有什麼營養的話,福報有限。你講話要讓人家提起他的道心,這就是好事。人跟人之間接觸,你說修行重要,老實說,做人比修行更重要你不懂得做人,自以為是,我是對的,你們都是錯的,講話口氣很沖,你再念多的經沒有用。

所以,不要以為說我在佛堂打坐、我在佛堂誦經叫修行,不是這樣子的你吃飯穿衣洗澡行住坐臥跟人家來往互動當中,你能不能保持正念,能不能帶給眾生有智慧有正念,這才是動態當中的修行。

然後你也不會說我裝模作樣,我一天只吃一頓飯,日中一食。你的身體行不行還不知道真的是有修禪定功夫的時候,他自然不想吃你沒有那個禪定功夫,一天吃一頓,你身體受不了,虛火旺了,虛火一上升,從此你不想吃不想喝不想睡,你以為已經修到某一個程度了這叫著相修是有修禪定功夫以後,自然不想吃,而且身體好得很,精神很正常。那你著相,你以為我一天吃一頓叫做修行,著相修就很麻煩。

只要你吃七分飽沒事吃了你就好好做你的事情,做香燈的、做香積的、種菜的……好好把事情做好,你就在修行。在做事的當下,你不會覺得我做很多,別人做很少,斤斤計較。你管他做多做少,你應該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使別人煩惱,要管的是這個。還要管你做事情的當下,你有沒有一個念頭說我做這個事情很辛苦很勞累,你我執我相越來越大,越來越貢高我慢那可麻煩了。

所以我們講修行修行,做人比修行更重要修行是不要讓人家知道,那叫秘行。你時時刻刻注意自己內心的世界,我現在是胡思亂想、我現在這個想法是對還是錯,你都能夠清清楚楚。修行,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夠得到受用任何環境你都能夠法喜充滿、安祥自在,這個才是真正的佛門弟子。我們今天到佛陀的境界,什麼都是無量無量的,這很有意思。2016/4/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