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卷五十 離世間第三十八】(86)

請翻看第五十九卷這是離世間品最後一卷今天我們念的是偈誦是普賢菩薩把前面五十三卷到五十九卷的內容,用七個字或五個字偈誦來說明所修行的項目。

於無量劫修苦行,從無量佛正法

目前教界許許多多談玄說怪的,什麼即生成佛三生成囉,真正的佛經沒有這些,是後代人造出來的。即生成佛理論上說得過去,事相上是不可能。成佛,經典裡面說三祇修福慧」,三大阿僧劫修福修慧,拋頭顱灑熱血去利益眾生、服務眾生,百劫種相好,百劫才修到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所以學佛法要以經律論作為我們抉擇佛法的是正還是邪。

這個地方說到修苦行,在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台灣,有些人覺得修苦行才能得道,所以特地到青海西藏溫度零下二十度的地方,你必須自己搭房子,一天他只提供一頓飯,還不是像我們這個飯,大概就是窩窩頭,麵粉作的東西。你也別想洗澡洗衣服再怎麼冷,你自己想辦法可是很多人想去我看新加坡有好幾個比丘尼去了,結果生了病回來。

修苦行,在佛經叫做頭陀行就是簡單生活要件這是為什麼呢?少欲少惱少欲少惱當中,把全部的精神投注在戒定慧的修行,不要花太多時間要吃好穿好睡好,那你就成為身體的奴隸了。這個身體的欲望是無窮無盡的,要好還要更好,慾壑難填。

所以我們要了解修頭陀行、修苦行不一定要在零下幾度才能修,而是在現實人生當中少欲知足,能夠遮風避雨能夠適當的飲食來維持生命就好。你不要花太多時間,去東逛逛西逛逛,內心裡面寂寞得要命,找人聊天,一聊天精神百倍,一打坐就打瞌睡這是我們眾生在好的環境不知用功修行。

講到修苦行,實際上你隨時都可以修苦行我認為這個苦是有意義的,就是過著簡單簡樸的生活,簡單的生活過久了就不簡單,平凡的日子過久了就不平凡。世間人總想要不平凡不簡單,生命要有彩色,衣食住行要名牌,住高樓大廈,有冷氣有暖氣有什麼東西。出家人大可不必要這樣子,只要能夠遮風避雨、衣食無缺就夠了,就安心辦道。

在印度三四月的時候下大雨不能外出,佛陀就制定了結夏安居,或者是冬安居。在台灣,以目前這個時代來講,你好好的在寺廟不外出不攀緣,你天天都是在安居。有個法師跟我講,現在安居跟佛陀在世的安居完全不同了,你現在去參加結夏安居,三個月下來,最好的十幾萬,最差勁的四五萬塊錢,因為信徒認為這些結夏安居正在用功,怎麼怎麼樣的,供養很多。所以時代變化當中,我們要怎麼樣在這個時代,了解這個時代,適應這個時代,又能夠超越這個時代,不因豐衣足食就懈怠了。

我們所有一切福報來自於佛陀,本來他可以活到一百歲的,佛捨壽二十年,以他的福報給未來的比丘比丘尼弟子們能夠安心辦道。你看,我們在深山裡面,我們還是可以衣食無缺,安心辦道。你不要東跑西跑,你就是結夏安居了。不要一天到晚想我要到那裡去,心不安。

於無量劫修苦行,從無量佛正法」。佛陀的法離不開三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透過時間空間來觀察我們的身心世界,一切都是快速分分秒秒瞬息萬變的流程諸行無常);存在的一切都是許許多多的因緣所生法,主因助緣產生了現象諸法無我

時間空間來觀察世萬事萬物,有生有滅,有前因有後果,有主因有助緣。所以我們的生命就有十二緣起的現象,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然後觸、受、愛、取、有、生、老病死。前因後果,從前因後果當中,就有善道惡道、善因善緣善報這是從世俗諦來講,我們生命有這些現象貧窮富貴、智勇慧弱這些現象最後真實的呈現在世間。

可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話,本來的一切也沒有實在的生,也沒有實在的滅。舉個例子,現在一堆的草紙,我們用來擦鼻涕吐痰,不要了,這叫做垃圾垃圾把它堆在一起,經過風吹日曬雨淋,這些草紙慢慢腐化,改變了名稱,叫做堆肥。我們把肥料放在菜園或者放在樹下,花草樹木長很漂亮樹木長大以後,商人把它砍下來製成紙漿,名稱又改了,叫做紙漿。那麼紙漿又再製造變成紙了。

這些草紙每天我們都要用的,看起來有實實在在的一個草紙生出來了有實在的話,那應該永遠都是草紙,不會腐爛,也不會變垃圾,可是它還在變化的過程所以聖者看宇宙間萬事萬物生生滅滅的當下,沒有實在的生,也沒有實在的滅,只是因緣條件把它塑造成這個形態,有這個作用,但是找不到它的本體。這個就是佛陀所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槃經典上說,諸佛依二諦說法,一是世俗諦,二是義諦。

從世間我們可以理解的觀念,發現時間按照標準作業的程序,前因後果、前因後果。你吃飯是前因,結果你肚子飽因為你肚子飽,所以你去做事因為你做事,所以你賺錢因為你賺錢,所以你結婚因為你結婚,所以你有子子孫孫這是宇宙間萬事萬物正常標準作業程序,叫做SOP。那麼在前因後果當中,還要加上緣。一顆種子如果沒有泥土沒有陽光,它永遠都是一顆種子,幾年以後就腐爛了。如果你把這個種子種在菜園,有泥土有陽光、有空氣有水,它會開花結果。所以前因後果當中,又必須有助緣,這是從空間來觀察。

世間相就是這種因、緣、果報不斷地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本來是垃圾,一下子變成堆肥,一下子又變成花草樹木森林,一下子又回歸成紙漿或者是變成桌椅,宇宙間就是這樣子千變萬化。

佛法講那麼多,離不開三法印,這是佛的正法所以我們依正法去修去學,而且這個時間是無量劫無量劫去約束自己內心的欲求,知足常樂。在古代是三衣一鉢,請問現在你們的衣服幾件呀?我的衣服三十幾件,有春天的、夏天的、秋天的、冬天的在我們這個環境三衣一鉢可以生存嗎不行棉被呢,又有春夏的冬天的所以我們要知足,知道嗎不要求多求好,知足就好這個地方告訴我們修行是要細水長流

過去在台北道場的時候,有一個年輕人二十幾歲出家,每天搭衣持鉢,日中一食,修不倒單可是我們做早晚課的時候,他一直打瞌睡我說某某人你最好不要搗蛋,你修不倒單,結果你一直在倒單我們在那一打坐,你一直打瞌睡」他很用功,修了幾年以後回家去了,回家去做什麼去養豬了

有一次我到彰化去演講,我說聽說某某人到彰化來對對對,那是一個出家的師父,現在他在養豬。」我說:「他在養什麼豬養母豬,養母豬生小來賣,賣小豬。」當時他這麼用功,修不倒單,日中一食,他們說他現在已經結婚了,有孩子,為了生活不得已就養母豬,你看他犯了殺業

所以我們修行太過於勇猛精進,把身體搞壞了,道心也就退了修行是細水長流你每天誦經念佛持咒,或者修觀,或者研究,你天天過著簡平凡的日子,你就是不簡單不平凡你一下子勇猛精進,非開悟不行,非見佛見蓮花見光見什麼,你有所求就麻煩所以我們修行一定要從佛的正法去修行

令無量眾住菩提,彼無等行聽我說

我們修行佛法很重要一個目的,就是要跟一切眾生安住在覺悟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悲智圓滿的境界,這是我們修學佛法最高最高的一個座標。

供無量佛而捨著,廣度群生不作想,求佛功德心無依,彼勝妙行我今說。

供無量佛而捨著你以為買些糖果餅乾供佛,佛很高興,不是這樣子的普賢行願品裡面講七種供養如說修行供養如佛陀所說的戒定慧、聞思修去修,你就是供養佛了。利益眾生供養:對眾生的身心有所提升的,你就是在供養佛。攝受眾生供養:去引導眾生走向善的光明的,用四攝法去引導他。代眾生苦供養:代眾生受苦,你就是在供養佛。

有一次,因為車站到山上的寺院很遠,出家師父幫忙載,一個教授:「師父你們出家人應該要打坐修行,我看你一下子載信徒上山,一下子又載信徒下山,你這個不像修行,你像是開車的司機。

這個師父就回答:「只要能夠利益眾生,就是修行,就是供養佛你以為修行是打坐誦經拜佛,我現在開車送你到車站給你方便,因為你要講課你在趕時間,我用車子載你去,我的心安住在方向盤,我的心沒有妄念也沒有雜念,這個叫做不思議解脫法門。修行不只是在佛堂,我開車的當下沒有妄念,我一心開車,這樣你安全我也安全。起初那個教授認為出家人開車送信徒上山,又開車送信徒下山,你們出家人很忙,到底你修什麼行這個是說代眾生苦是供養。

另外勤修善根也是供養。你每天誦多少經、念多少佛、持多少咒、修止觀,你只能慢慢增加,不能減少。本來一天念一萬佛,唉呀念太多了,我念五千好了過了一陣子念三千就好了再過一陣子念一千就好了最後隨喜念吧,想到念就念,愈減愈少,這個不行。

我們這個地方沒有規定要修什麼行,但是一定要依照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寂靜涅這三法印去修你如果真正感受到無常,你沒有時間去浪費、去跟人家瞎掰聊天,你會分秒必爭在道業上精進。如果你真的知道諸法無我,別人說我的壞話,說我長說我短,我就恨他一輩子嗎?無我嘛,怎麼會有這些可以煩惱呢?所以我們這個地方是以三法印作為修行的總原則。

還有不捨菩薩業不離菩提心供養。你離了菩提心,你所修的都是魔業,不是佛業,這個要注意喔。

所以這個地方講供無量佛而捨著,我們供養佛就是修七種供養———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捨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供無量佛還不夠,要能捨著,你不會去執著我修供養,我的功德多大,來輩子大富大貴你有這個執著就完了。

廣度群生不作想」。你在說法引導眾生、利益眾生,這些眾生都是我度的,都是我的弟子,有一個實在的眾生被我度,他應當恭敬我供養我,你有這個想法的話,全部沒有意義,全部都是跟修道背道而馳。

求佛功德心無依」。佛的功德佛的智慧佛的悲心,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這一切功德是我們心目中的一個理想,但是你不要去貪戀執著。

離三界魔煩惱業,具聖功德最勝行,滅諸癡惑心寂然,我今說彼所行道。

怎麼去修呢?滅諸癡惑心寂然,最重要的是滅掉你的貪瞋癡,時時刻刻保持一顆安祥寧靜平定的心。

我最近常常跟信徒講,不管你修的是什麼宗,淨土宗、密宗、天台宗、華嚴宗,你都要念的一部經叫做心經」。有些就說師父心經我都會背了。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我都會背了,我一天念幾遍你知道嗎?」

我說我說的心經不是這一部,是當下你內心的狀態當下起心動念我眼見、耳聞、鼻嗅、舌嚐、身觸、意想,我的六根觸對六塵的時候,我的起心動念我的感受生起來了,這個人對我很不錯,快樂的感受,我就起貪心這個人對我說話無理我討厭,瞋恨心冒起來了,這算什麼修行?!

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念的一部經叫做心經,時時刻刻去察覺你內心的感受、內心的起伏、內心的生住異滅。念頭來,知道念頭走了,知道。感受來了,知道感受消滅了,也知道。這部心經你念清楚了,你就在佛法上有根。

永離世間諸誑幻,種種變化示眾生,心生住滅現眾事,說彼所能令眾喜。

最重要是這一段

世間諸誑幻世間的山河大地各有它的因緣一般人喜歡到黃山、到九寨溝,到美國、加拿大,到什麼地方看看,看來看去就是山山水水、花花草草,擺設不同而已。它現這個現象,你覺得很舒服很清涼,可是你內心一堆煩惱。心清自然涼。你看到世間這些現象,人年輕漂亮好看,過幾年你再看看,彎腰駝背,髮白面皺,走路不穩了。

世間這一切都是在快速的變化過程,目前這個時段你看到這個現象,你就被它迷惑了這個就是誑幻,見到這些現象,你發狅了,非得到不可。世間多少的愛恨情仇,多少的悲歡離合,都是我們被擺在眼前短暫現象界所迷惑了,為它生為它死,真是可憐眾生就是這樣子的

前幾年我回到花蓮,我們小學畢業六十年,都沒有開同學會。民國四十四年畢業一甲子都沒有見面,後來有同學發起,我們來見面,回去看看。當年四個班級,每個班五十人,四個班有二百人,結果找來找去四個班才來了四十個大家髮白面皺,彎腰駝背,走路不方便。聽他們說有些同學早就掛了,有些住醫院,有些在手術,有些得癌症。想當年一個個年輕漂亮、生龍活虎的,經過六十年無常的歲月,那時候我真正感受到諸行無常啊小學的時候很真實的同學,一晃眼,再見面的時候差別這麼大,這個就是種種變化示眾生

所以你眼前所看到一切好的壞的,都是無常暫時的假相,它不是永遠如此不變。世間沒有永遠不變的。但是心生住滅現眾事」,我們眾生被現象界搞得心頭亂糟糟的

見諸眾生生老死,煩惱憂橫所纏迫,欲令解脫教發心,彼功德行應聽受。

我們學佛,第一個你最關心的是自己內心的世界,你是活在無明貪瞋癡的世界呢?還是在煩惱的世界呢?也就是我們所說斷煩惱生死自在,這是我們最關心的。但是你只關心自己生死煩惱,你發這種心來信佛學佛,你誦什麼經拜什麼懺,功德有限你一切都是為自我,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我,我要消業障,我要增福慧,我要如何如何,一切都是為而修,你的我相愈來愈大。我要建大道場,我要收很多徒弟,我很多很多功德;你修出我相來了。這是我們出家人要警戒的地方,不是人多勢眾就是好,要有道心,在一起修道才有意義。

所以第一個關心的是自我身心的淨化,自淨其意還要眾善奉行,因為眾生是我多生多劫的以來父母兄弟姊妹。

前幾天有居士傳一分資料給我,他說我們每一個人頭頂上有父母,父母上面還有父母,這樣子往上算三十代,其他的兄弟姊妹不算,單算父母,三十代就有十億七千多萬的人跟我們有關係。你看看,三十代不過幾百年而已,就有十億的父母先祖跟我們有關。他的基因一代傳一代,傳到我現在,三十代就有十億多的人。

那你想想看,我們有幾千萬年的歷史了,所有眾生都是我過去生的父母兄弟姊妹同學朋友這些人的生老病死都跟我無關的話,未免說不過去,太沒有人情道義,算是人嗎?所以,見諸眾生生老死,他們在生老病死當中,每天煩煩惱惱,煩惱憂橫所纏迫,你就這樣子一走了之,說不過去所以我們就發菩提心,欲令解脫教發心,也教眾生有覺悟的心。

施戒忍進禪智慧,方便慈悲喜捨等,百千萬劫常修行,彼人功德仁應聽。

我們不是發心就好了有修行的項目要做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用這六個波羅蜜,一方面淨化自己的身心,一方面也能夠引導眾生。

方便慈悲喜捨」,引導眾生還有四攝法。這裡講的方便不是隨便你有同情心,你的同情心一定要有智慧引導才叫做慈悲。慈是給與快樂悲是拔除他的痛苦喜是看到眾生向善向光明而生歡喜心,看到眾生有福報、長相莊嚴,隨喜功德,你不要生嫉妬生煩惱,那不對的還要捨,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捨盡道方成。

那麼這個時間要多久呢?百千萬劫常修行,千生萬世累世累劫的。我常常講我們最好發願:願弟子生生世世得男子身,童真入道,披如來袈裟,修菩薩道。修行不是一世,是千生萬劫要繼續修下去。2016/4/2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