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師父一起讀金剛經-31

普獻法師講述 2016-8-25,於元光寺

 

‧ 校量功德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金剛經裡面有八次的比較功德菩薩在利益眾生的方式當中,首先是以財來布施因為眾生如果體弱多病或者是挨餓受凍,在這個情況之下真理是很難入心,所以在攝化眾生的過程,就是讓眾生的衣食無缺,生理上能夠得到溫飽這個在佛法裡面叫做財施就是經濟上、財物上使眾生遠離貧困因為貧困容易使人動惡念,飢寒起盜心,一個人在挨餓受凍時,惡念就不斷湧現

所以佛法也不離世間現實的人生,以這種財物上的布施,跟眾生搭上線,鋪了一座橋,因為你解決他生理上的痛苦。但是,這種財物的救濟是有限的,我們講救急不救窮。所以在行菩薩道當中,第一個是財物的布施,另外一個是屬於思想上的提升的,叫做法施,以法來布施眾生這兩個功德是差別很大的,這個地方就說

若菩薩以滿恆河沙等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一個是財施,一個是法施財施是跟眾生結了緣,布施的當下你的我執我見也會減輕,但是不能斷不能斷我執我見,只是減輕而已這個地方就是來一個比較,財施的功德大?還是法施的功德大?當然是法施的功德比較殊勝因為法施才是真正根本解決了身心的問題。

法施是從精神上、心靈上、根本上的,讓我們理解到世間的真實相,自然你就會離惡向善。之所以會很貧困,就是我們知見上有毛病,有錯誤的知見,才做那些非法非律的事情,當然就會生活困頓。你看有些人含著金湯匙來的,父母有錢,培養他讀書,讀大學到哈佛拿博士,這是福報。

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這個「忍」是什麼意思?這個忍不是忍耐,是你確信了,英文講make sure。無論人家怎麼講你都不會懷疑了,你確信、確認了,真正體悟了,那叫做忍。佛經裡面講的忍有三種:一種是信忍,相信。師父所說的話、經典裡面所說的話、善知識告訴你的話,你相信了,但是你沒有證悟,這是很淺的叫做信忍。一種是順忍,隨順法性去修行程度上來講,這個是比較深的。還有一個叫無生法忍,這個也是信徒常常會問的問題什麼叫做無生法忍很慚愧我也沒有證到這個境界,但是我們從文字理解上來作為參考

在我們凡夫的心境,我們看到世間萬事萬物生生滅滅,在生生滅滅的當下,我們產生一個實實在在的東西生出來了,實實在在東西滅去了,叫做實生實滅。譬如:這本書印刷出來了,生了,實實在在一本書在我們面前。過了幾年書很舊了,我不要了,這本書丟到垃圾堆去日復一日風吹雨打,慢慢慢慢它腐爛了,我說這書本不見了、沒有了。實生實滅,實在的生、實在的滅,我們凡夫的境界是這樣子。

但是在聖者來看,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只是因緣和合而生的現象,沒有實在的生。在生滅的背後,不會去想像有一個實在的什麼,不會有那種實存感。生而無生,滅而無滅,沒有單獨存在一個生,也沒有單獨存在一個滅,只是一個假象。

這個書本爛了,我不要了,放火一燒,書沒有了。但是不要說佛法,用科學來研究,這本書你真能消滅嗎?你燒了它,它變成二氧化碳,還有一堆灰。所以說,你沒有辦法消滅它,說變成完全沒有,是不可能的它只是轉變存在形態,以及作用改變因為什麼?它是因緣所生法,它是種種條件因緣組合的,那麼遇到不好的因緣,例如泡在水裡或者點了一把火,它就變成另外一個形態出現。

所以我們看到的萬事萬物生生滅滅的當下,不是另外有一個生,也沒有另外單獨存在的一個滅,只是那個現象我們給它一個名詞,說這本書消了,變成一堆灰。書本燒成一堆灰,這堆灰我放在花草樹木當中,被吸收以後,變成枝幹、花朵、樹葉。所以在聖者的心境當中,萬事萬物生生滅滅的當下,他了解沒有實在的生,也沒有實在的滅,佛經裡面叫無生法忍。

忍,一個是信忍,那是你知識上的,第六識的妄想分別心,這個善知識所說的法我相信,那是信忍有的時候經不起考驗。一個是順忍,你就順著法性去修行,按照所理解的無常無我這種道理,做為你人生行為的一個最高準則價值觀,這個叫順忍。然後,你這樣修一段時間的時候,證悟到一切法是不生不滅,叫無生法忍。這個忍不是一般人講的忍耐,忍耐是很苦喔。你罵我,我忍耐,那是很苦的。

無生法忍就是一種智慧,通達諸法無生滅性對事事物物的當下,你有那個智慧,不會認為它有實在的一個什麼支撐著它。

這個地方就是說,你修到無生法忍,這是很殊勝難得的,超過別人用恆河沙世界的七寶來布施。為什麼?你這麼多的財布施,有時候會增長慢心,貢高我慢——我本事大,我很有錢,我很有福德,你們怎麼這樣貧困——有時候會從這個地方顯出你的傲慢,甚至產生副作用,叫做三世冤、隔世冤。

我用這麼多的財物來布施給窮人,你是著我相來布施,有沒有福德呢有,來輩子大富大貴。但是糟糕了,富貴生淫欲你看那些做奸犯科的,他家裡太有錢太有錢了,就吃喝玩樂過日子,就犯法了,叫做隔世冤你這輩子拼命布施,可是你是著相布施,我用這麼多東西布施給貧困的眾生,我來生富貴莊嚴,你產生貢高我慢心,不好了甚至因為你布施很多,你來世有錢有閒,富貴生淫欲,豪貴學道難,所以也是一個障礙

所以修學佛法是很理性的,你隨便布施,那個沒有什麼多大意義的,以後變成隔世冤錢要花在刀口上,花在有意義的能夠拯救眾生的心靈,根本的從他內心深處,讓他了解因果業報輪迴這些道理,那麼他自動會離惡向善這是從思想上拯救眾生,至於財物的布施,那是救急不救貧。

我告訴各位,當初我們在阿根廷也是拼命去救濟,那些窮人整天坐在那邊,十幾歲、二十幾歲,在門口唱歌跳舞,反正你們會布施。你去布施以後,他就問你下一次什麼時候會再來布施,他就會在那天等你來送他吃的穿的用的。我說這土地這麼大,你們怎麼不種植呢?有人會布施嘛後來我們就不布施了。

我們發現:窮人知識善根比較差,我們就走另外一個方式,在有錢人的社區,家家戶戶有游泳池、有花園、有健身房,然後他們有很大很大的Salon,禮拜六禮拜天大家開車子去後來我們接上線了,我們就在Salon那個地方,告訴他們禪修靜坐。因為這些人享盡世間一切最好的東西,內心卻很空虛有錢有閒,怎麼去打發呢?好了,大家聚會,大魚大肉吃啊喝啊,又發現病一堆。所以有錢不見得會很快樂,因為你的心不安。

這是我們最近幾年來發現的一個問題,在阿根廷不要再建寺廟你建寺廟要買地要建,很麻煩。就利用社區的Salon,這邊去演講一次,那邊演講一次,每個地方都去演講,這樣就好了而且他們也不會跟你收費。

在阿根廷就是讓我們了解到,一個人的衣食住行都很豐足時,他心裡是很空虛的。在空虛當中,就會想辦法來殺時間,大家來聚餐吃什麼奇奇怪怪東西,大家在一起看看你穿什麼衣著,你開什麼車子,你手上戴什麼,有錢人就是在比啊。太有錢了,那都是前輩子布施,但是沒有修智慧。佛經裡面有一個名詞叫做「痴福」,愚痴的福報,很可惜很可惜。

所以我們一定要福慧雙修。你修福,可是你沒有智慧,你生命會沉淪你修福又有智慧,你不會被富貴著迷,富貴不能淫,你就是福慧雙修,最高境界的時候就叫佛。福德智慧圓滿了,兩足尊,那就是佛。現在我們呢?智慧也不足,福德也不夠,這裡病那裡痛,這裡煩惱那裡煩惱,整天心情不愉快。不愉快就是智慧不足;智慧足的人,時時刻刻法喜充滿。

大家要記住一句話:有煩惱就是沒有智慧,度量小就是沒有福德。

度量小是什麼意思?人事物你看不慣,這個人我看了很討厭,那個人我也不喜歡,這個一看就火大,這就是度量小。度量小就沒有福報,有句話說:量大福大。古代人也講:宰相肚裡好撐船。不管什麼樣的人,我都能夠包容接納,然後我去感化他、利益他,這是修福。

佛經裡面常常用譬喻來讓我們理解,這個地方一再強調的,就是說財物布施是有限的,是培福德沒有錯,但是最重要是以法來布施。何以故?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菩薩不是整天在講經說法,他也是在行布施,但是他不會像我們去貪著——我布施這麼多,你應該好好對我,要報答我,要尊敬我——菩薩布施的當下沒有我相,這是我們跟菩薩差別的地方。我們布施出去,又會想:我對你這麼好,你為什麼對我不好?結果起煩惱。菩薩布施出去,他忘記這件事情了,布施的當下也沒有一個我,也沒有一個你接受我布施,菩薩是這種布施,這個才是真的布施。

有的人布施是,那個不好的東西送出去給人家結緣吧。菩薩布施不是這樣,他是把最好的東西,看到別人需要送給他,布施出去就忘得一乾二淨為什麼?不受福德,他不會去貪戀執著,我的福報多大,我的善心有多大,我布施你,你應該尊敬我,他沒有的概念。

「須菩提白佛言:云何菩薩不受福德?」須菩提就替我們問了,說:佛陀啊!為什麼菩薩不受福德呢?他不執著福德呢「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就是在修福的當下,你去利益眾生、利益世間、利益社會,你不能有一個我來做這件事情,希望大家給我一個回饋。

我看了一篇報導,大陸上有一個腿斷的人,他的一隻腿沒有了,想辦法把房子賣掉去接義肢,他可以走路了。他想:這一生當中,我的腿從不能走變成能走路,我要做一件什麼善事想想想,因為他生活在新疆,沙漠面積越來越大,風沙很可怕,甚至可以吹到北京,他就想到一個辦法來回饋社會。他怎麼樣呢?開始種樹。一年兩年三年五年,有時候他的義肢會脫落,他就用爬的,很辛苦很辛苦。經過二十年,那一帶的沙漠整片變成綠油油的樹木,還有鳥來築巢,有蜜蜂來結窩。

有人就問他:你每天這樣去種樹,你有什麼想法?他說:沒有,我只是說要把沙漠變成綠洲,讓子子孫孫不要遭受風沙之苦,就是這麼簡單。

「讓子孫不會受這麼多苦」,這是很大的善念,可是說起來也是一個執著,知道嗎。這個很不容易啊!他的心念沒有什麼,只是想讓子孫沒有苦,可是還是一種我執的變相。在我們做任何事情的當下,如果有一個我執,那就是一種遺憾、缺陷。所以金剛經很強調,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而修一切善法。

證到無我相,這是智慧,但是你還是要有悲心,以實際的行為去利益眾生,在利益眾生的當下,你不希望說有什麼回報。這是佛法告訴我們,要提高你生命的層次,要淨化你的心靈,有動有靜,有施有捨,實際的去利益社會,而不是一個人關在深山,你就能夠開悟成佛,不是這樣子的。

我們從佛的心路歷程來看,佛悟道以後,那真的是忙忙碌碌,這樣子去到處說法。對國王、對乞丐、對任何人,只要機緣成熟,佛就對他說法,從心靈上去救濟他們。因為一切問題是我們心裡打結了,心一打結,這個結不開,自己煩惱,也造成別人痛苦。這是佛陀來到世間的一種示現,值得我們去用心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