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經十地品-歡喜地-18集】

2016-12-21-普獻法師-晨間開示,共18

  • 一切作為不離三寶

佛子!菩薩摩訶薩住此初地,多作閻浮提王,豪貴自在,常護正法,能以大施攝取眾生,善除眾生慳貪之垢,常行大施無有窮盡。布施、愛語、利益、同事,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不離念同行菩薩,不離念菩薩行,不離念諸波羅蜜,不離念諸地,不離念力,不離念無畏,不離念不共佛法,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

 

初地菩薩是經過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當然他的福德智慧真的是非常高明,加上他的願力,所以菩薩來到這個世間,他不會被世間的名聞利養所迷惑但是他又必須藉經濟政治那種力量來攝化眾生,所以這些大菩薩大部分都會以國王的身分來引導眾生走向善的光明的。一般就講這個叫做明王,明白的明,明王出世了因為政治的影響力很大,因此初地菩薩他都發願來度化眾生,依政治的力量引導眾生向善。

閻浮提就是我們這個世界初地菩薩大部分都會做閻浮提王,豪貴自在。佛經裡面還講到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這個世界分四大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俱盧洲,統攝四洲就是金輪王,統攝三洲的是銀輪王,下來就是統攝二洲的銅輪王、統掌一洲的鐵輪王。閻浮提王也就是鐵輪王。依目前來講,整個世界以美國為首,不論軍事、政治、經濟,可以說是世界的首領,所以你看美國的總統講一句話,大家都會聽。

初地菩薩他當國王,因為地位崇高,他有那個權力,他能夠護正法。然後能以大施攝取眾生,善除眾生慳貪之垢,常行大施無有窮盡」:就是說初地菩薩他以在政治的地位,他有那個權力,能夠把眾生不好的習性、不好的風氣導正。這個地方講善除慳貪之垢,其實不僅僅是慳貪,包括貪瞋痴這些煩惱,包括邪知邪見。

所以菩薩來到世間,不是僅僅衣食上、經濟上給你溫飽,最重要是讓你思想上能夠正知正見。那麼為了要利益眾生常行大施無有窮盡他不一定是金銀珠寶來布施給你,最重要是以法布施——把教育弄好,把治安弄好,把環境弄好,讓大家在好的環境當中,很自然就能夠向善。

菩薩利益眾生,是用布施、愛語、利益、同事」四種方法來攝化眾生布施就是用物質上的讓你溫飽,用佛法讓你心靈上得到正知正見。愛語就是他所說的語言都是有利於你的身心,對修道、對智慧有所有增進的愛語不是世間人講的那種男女之間的口語,而是基於慈悲心,要增長你的智慧,安慰你的心靈,鼓勵你的生命,那才是真正可愛的語言。

在十二緣起裡面有講到愛非愛緣起,這是佛經的名詞。可愛的業力招感可愛的身心果報你如果造了惡業,這個惡業就招感不好的身心、不好的環境、不好的父母,那叫做非愛,不可愛。我們眾生來到這個世界上,你帶著善業來的,這輩子身相莊嚴,頭腦聰明,五官端正,這是造了善業所得到的果報。如果這輩子種種條件不如人,腦筋也不靈光,甚至五官不全,那就是有種種惡業去招感來的。

利益」:有時候翻譯成利行。菩薩做了政治的領袖,就頒布種種的法令,讓眾生在守法的情況下能夠安頓身心。如果我們不是政治人物,就是你所作所為的一切都是能幫助人家的,有利益人的事你才去做,沒有利益人的、妨害人的事就不要去做。

同事」:法華經裡面有這麼一個公案,一個很有錢的人,他的兒子從小就走失不見了,找了幾十年就是找不到,日日夜夜思念這唯一的兒子。漸漸地他年老了,財產這麼多,要交給誰呢?這個兒子在外面流浪,後來淪落當乞丐。有一天這個兒子來到豪宅乞討,老人家一看,這不就是我的兒子,竟然跑到自家門口跟我要飯!」他就派人把他帶進來。乞丐很驚恐,心想我是不是犯了法,這個有錢人要抓我去關還是做什麼?他想逃跑,工人不准他跑,他更害怕了,結果工人硬是把他抓起來,他就昏倒了。昏倒以後,這個爸爸就命人用水潑他臉上,等他醒過來了,就放他出去。

這個爸爸就怎麼辦呢?找一個工人,說:「你穿破破爛爛的衣服,你當乞丐,跟他睡在一起,跟他去要飯。裝扮成窮苦樣子,跟他建立關係,然後有一天你再跟他講我們不要再流浪了,那個有錢人家希望我們到他家掃地除糞,還有錢可以領。」

終於工人把他帶來了,他的工作就是掃地打雜。經過一段時間以後,這個爸爸也穿破爛的衣服,他說:「我是這邊的老闆,看你很老實,你在這邊好好地做,我薪水多一點給你。」住了一段時間,又跟他講:哪一家租我們的田地,哪一家欠我們多少錢,你要去收錢。」又再經過一段時間以後,有一天這個爸爸就召集國王大臣、親戚朋友來他家,他就當眾說:我今天宣布我所有的財產交給某某人,他就是我失二三十年的兒子,終於被我找到了。我一切財產當著你們的面前交給他,請你們證人。」

這是法華經裡面的一個公案,讓我們瞭解菩薩的利益眾生,那真是用盡心機、用心良苦一個有錢人穿破爛的衣服跟他做朋友,再慢慢教導他。這也說明了我們眾生就像那個流浪的孩子,到外面流浪我們在哪裡流浪我們在三界當中流浪,地獄、餓鬼、畜生、人、天、阿修羅我們都去過了,地獄也去過了,畜生也當過了,始終就是迷迷糊糊的

此生彼,彼生此,不曉得經過多少生多少世了,我們還是在流浪,生死茫茫有機會讀到佛經也讀不下去,也不想看也不想研究,就這樣迷迷糊糊的,不知道佛法的寶貴,佛法真正能使我們遠離迷糊走向覺悟自暴自棄,不覺得自己有那個能力成佛,對自己能成佛這條路你不相信,所以我們不能認真去修行,當作有也好沒有也好,一天過一天,這是迷迷糊糊過日子

我們信佛學佛的人福中不知福在千萬億萬眾生當中,有多少人能有那個機緣親近三寶?有多少人能好好安下身心,盤起腿來,拿起經書這麼念、這麼讀、這麼研究?老實說這是最大最大的一種福報。可是我們的心念不在佛法僧三寶當中去用功,都是在人我是非中忙忙碌碌你要把心念專注在道業上,你就能夠安心立命你不在道業上去努力,在是非恩怨當中,你下輩子又要開始流浪了。這輩子死了,到底是天堂?還是地獄呢?還是又去作迷糊人呢?那就很難把握了。

所以這個地方說,如是一切諸所作業,皆不離念佛,不離念法,不離念僧」。

這裡講到念佛,真正講起來,念佛是念覺。佛我們翻譯成,佛陀是覺者、覺悟的人。你時時刻刻覺察你的心念,這是善念、這是惡念,你都能覺察得清清楚楚。你吃飯,你知道在吃飯你穿衣,知道在穿衣行、住、坐、臥,時時你的身心是統一的。你做一件事情的當下,你百分之百的身心投注在任何一個動作當中,保持正知正念這種人就叫做念佛的人。

你不會匆匆忙忙的,把衣服穿反了,鞋子穿倒了,吃飯狼吞虎嚥的,吞進去就算了,不是這樣子的吃飯慢一點,細嚼慢嚥,正念覺知的然後每一口飯嚼得爛爛的,味道出來了開始吞,吞到喉嚨、吞到胸部、吞到胃,這個過程你都清清楚楚。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念頭、每一個行為,身口意三業,你都能清清楚楚覺察,這就叫做念佛。現在我們誤解念佛,以為念佛就口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妄想一大堆,這個不叫念佛

最近很多信徒來拜訪,有一個問的很有意思他說他隨便一坐,一個小時都不動,不曉得對不對?他的妻子說坐的時候要盤腿、要脊椎骨挺正他說:「我這樣坐不下來又要抬頭挺胸,又要盤腿,我受不了。

我說:那你覺得怎麼樣最舒服?」
他說:「我就這麼隨便一坐,輕輕鬆鬆的,我就會坐一個小時如如不動。
我說:「你這樣坐一個小時,你得到什麼效果?」
他說:「沒有什麼效果,只是讓身體放輕鬆而已。」
我說:「那你打坐的目的做什麼?
他說:「就是安心嘛,開智慧嘛。
我說:「你要安心、開智慧,你就坐在那邊讓妄念紛飛,這不對的。你倒不如把念頭注意在你的呼吸。人命在呼吸間,呼吸停止就死亡了。回去以後你試試看,你全身放輕鬆,就注意呼吸,專注在呼吸上,過一段時間你再告訴我。你想打坐,想要心調好、身也要調好的話,你就不要背部靠著椅子,那樣坐久了循環會受傷害。身坐正,然後注意呼吸,慢慢你就會得到消息。

不離念僧,佛法僧在這個世間能夠永遠相續下來,就是要靠清淨的僧團,僧團是讓佛陀的法身慧命存在的條件。

做為一個菩薩,時時他都是念佛、念法、念僧,還要「不離念同行菩薩」。一個人成不了什麼大事,必須聯合同行同願的眾生來行菩薩道在佛經裡面就可以看出團隊的精神,團隊的力量才大。所謂孤掌難鳴,獨木難撐大廈。單單一根木頭能夠把房子頂起來嗎?所以佛法很重視僧團的力量,大家共住在一起,互相勉勵,互相尊敬,互相幫助。就是佛法很重視同行菩薩,大家一同的志向、一同的心願,讓三寶永遠存續在世間。

同行菩薩大家在一起做什麼呢?不離念菩薩行」。要修菩薩行,也就是六度、四攝法。

不離念諸波羅蜜如果你六度裡面有跟智慧相應的話,就叫做六波羅蜜。修行的過程中,你時時有一個我,有一個我在念佛、我在修行、我在布施、我在持戒、我在修禪定,那叫著相修,著相修就不叫波羅蜜了。波羅蜜是一切事究竟了如果你著相,那是不究竟的。從煩惱此岸到達沒有煩惱的境界,到了涅槃境界,這個過程、這個方法、已經達到圓滿境界,都是用「波羅蜜」三個字來形容。

不離念諸地」:菩薩修六波羅蜜,他就能夠從初信二信到十信,從初住到十住,十住、十行、十迴向,然後初地二地到十地,最後是等覺菩薩,然後就是佛。

不離念力,不離念無畏,不離念不共佛法」:成了佛以後,就是有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這是成佛的功德。十力,就是指十種智力譬如:瞭解眾生的業力,瞭解禪定的修行方法,瞭解斷煩惱的方法,你都清清楚楚,《華嚴經 梵行品裡面有講到這些成佛以後有四種無畏,譬如:佛陀如實證悟到這個境界,他說我是一切智者、一切覺者,他講這句話的時候,他是不會恐懼的。如果你窮得要死,你裝闊,說我很有錢,你講這句話時,你心會虛。十八不共法,主要是講佛陀的身口意三業清淨了。佛有十八種不共我們世間凡夫的那種身口意,凡夫不斷地做錯事、不斷地後悔,而佛的身口意業是如法如律,永遠不會再有過失,然後對過去現在未來、對一切是非善惡都清清楚楚。

菩薩追求的就是要得到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乃至不離念具足一切種一切智智,這是佛的智慧。

 

復作是念:我當於一切眾生中,為首、為勝、為殊勝、為妙、為微妙、為上、為無上、為導、為將、為帥,乃至為一切智智依止者。

 

菩薩為攝化眾生,他不是土里土氣什麼都不懂,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種種一切他都清清楚楚。任何環境中,他都是在引導眾生,讓眾生心服口服,以德服人。他的德行、他的福德、他的智慧,很自然的,大家都會聽從他的話。這是修行修來的。你看有些人這麼一坐,很自然大家就把他推上首座,因為他有修那個福德智慧。不是像現在有的用盡心機去搶地位,不久就下台了。菩薩以他的福德智慧,很自然就有這個位置讓他去行善,做利益眾生的事情這是很自然的情形,不是故意去找來的。也就是說,菩薩在世間都是屬於領導階層,領導眾生走向善的光明的,不是庸庸碌碌迷迷糊糊過日子。

我們做為一個佛門弟子,自己要常常反省,這輩子能得人身,能剃度出家,能手捧佛經,盤起腿來靜坐,這是世間一等人。你們有沒有覺得自己是一等人?還是來這邊受苦受難?每天早上要接受疲勞轟炸,聽經聽不下去,想打瞌睡。這是我的德行不足,不怪你們,你們也很辛苦為常住忙。大家有緣在這個地方,能夠一起讀佛經,這是很殊勝的因緣。尤其是讀《華嚴經》,我是愈讀愈覺得法喜充滿,所以我才會練習把心得向大家報告。我的所知有限,理解程度也不足,希望大家好好用心,好好地去深入經藏,大家在佛道上互相勉勵。

我們講歡喜地菩薩,簡單就到此結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medfer2329 的頭像
    omedfer2329

    普獻法師專網

    omedfer23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